燕姬曲
萨都剌诗作
《燕姬曲》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乐府民歌体诗作。此诗歌咏了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女子妙龄出游,容光照人,顾盼生姿,描绘了一幅美女图;次四句写女子晚上独居深堂,长夜漫漫,无以遣发,构筑了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透出了她失意的悲伤;末四句为写次日晨起,慵懒病恹,感叹流年易失,心如杨花落地沾湿,表达了她深沉的怅惘与哀愁。全诗蕴藉婉丽,融情入景,文笔清丽。
作品原文
燕姬曲1
燕京女儿十六七2,颜如花红眼如漆3。
兰香满路马尘飞4,翠袖笼鞭娇欲滴5。
春风澹荡摇春心6,锦筝银烛高堂深7。
绣衾不暖锦鸳梦8,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9,春困著人倦梳洗10。
夜来小雨润天街11,满院杨花飞不起1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燕姬,即燕都的美女。燕,北京古为燕国,简称燕。姬,是对妇女的美称。
2.燕京:即元大都北京。
3.眼如漆:眼珠象漆一样又黑又亮。漆,形容黑色。
4.兰香:指少女身上散发的幽香之气。
5.翠袖笼鞭:执鞭之手笼在翠色的衣袖里。翠袖,翠绿色的衣袖。笼鞭,有版本作“短鞭”。
6.澹荡:舒缓荡漾。
7.锦筝:筝的美称。
8.“绣衾”句:谓因爱情成空,所以绣花的衾放也抵不住孤身独的寒冷。锦鸳:锦缎作的鸳鸯枕。
9.芳年:喻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少。
10.春困:春日温和的天气使人困卷。著人:使人,一作“着人”。
11.天街:京城中的街道
12.“满院”句: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燕姬盛时已去。
白话译文
燕京的少女刚满十六七,容颜像花红,眼珠似黑漆。
兰香满路,马蹄扬起烟尘飞,翠袖笼着短鞭娇羞滴滴。
春风荡漾摇动她那怀春的心,银烛高照拨弄锦筝闺房幽深。
锦被不暖做不成鸳鸯梦,紫帘下垂,晨雾弥满,天色昏沉沉。
谁来怜惜美好的年华去如流水,春天真使人困乏懒于梳洗。
夜来细雨濛濛润湿了京都街道,满院的杨花不能随风飘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可能作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萨都剌中举初次入京之时;一说应作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时萨都剌官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在京城供职期间,他作了大量诗歌吟咏风俗景物,此诗是其中较成功的一篇。
此诗写燕京女子,诗中女主人公的身份,昔人亦有争议。或有妓女的说法,但萨都剌在《鬻女谣》中,曾有“平生睥睨纨袴习,不入歌舞春风乡”的自白,从此篇的意象来考察,描写的对象也应非青楼中人。亦有人说是富贵人家的姬妾,但作品也并未坐实。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这首七言乐府就是对燕京地方一名年青女子的精心写照。
全诗分为三层。前四句为一层,先从女主人公的一次出游中,绘出了她外貌的姣美。寥寥数笔,动静相间,使读者同路上行人一样对她的艳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春风”以下四句为第二层。“春风澹荡”,是实景的赋写,又兼有“兴”的意味:从春风的晃漾,领起了女主人公春心的摇荡,引导着读者去继续追踪她生活的深层的轨迹。诗人笔锋一转,由白日转入黑夜,由女主人公在公开场合下的露面,转入了她高堂深居之内的一人世界。“银筝华烛”,同“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涯《秋夜曲》)的意境同出一辙;而“绣衾”二句,更是显豁地透露出这位燕京女子在爱情生活上的失意,她形单影只,只能寂寞地垂着衾帐守长宵“紫帘垂雾天沉沉”,造出了漫漫长夜的一种冷寂、朦胧的氛围,映合着女主人公悲凉悄恍的心境,又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宕出了地步。
末四句为第三层,描写的是次日晨起的情景。写了夜来的春雨却使院内的杨花狼藉困顿,委地不起。这“飞不起”的杨花,象征着女主人公绝望的心绪,所谓“春心已作沾泥絮”,与上文“摇春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同时又象征着燕京女儿未来的命运。与“芳年谁惜去如水”句对读,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深沉的长惘与悲哀。
这首作品蕴藉婉丽,融情入景。它运用富于色彩和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暗示、象征的手法,由燕京女儿的外部肖像,不露痕迹地渡入了人物的内部生活与内心世界,一直深入到封建女子命运悲剧的核心。诗中虽未明言燕京女儿究竟是待字思嫁抑或是独守空房,但诗人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生动形象地绘现了元代妇女个人生活情状的某种侧面,表现了她们失去自行驾驭爱情命运权利的苦闷,因而使作品带上了较高的典型性和艺术感染性。
名家点评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这首诗又名《杨花曲》,用的是南朝乐府体,文笔清丽婉转。前段用平声韵写繁华,给人以蕴长未尽之意;后段用仄声韵写衰落,给人以伤怀悲恻之感。转折明显,对比强烈,不加一句评论而寄托悠深。时人推崇萨都拉“最长于情”(虞集《清江集·序》),就是指这类作品而言。(《古诗观止》)
上海学术月刊社副编审刘明浩:本诗写燕姬始荣终衰,蕴含褒贬人世之意。全诗婉约清丽,写燕姬之艳丽不落凡笔。(《宋元诗观止》下册)
作者简介
萨都剌(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0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