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燎,汉语二级字,读作燎(liáo或 liǎo或liào),其本意为放在地上的火炬,大火把或放火焚烧草木或照明。
字源演变
liǎo 来纽、宵部;来纽、小韵、力小切。
liáo 来纽、宵部; 来纽、宵韵、力昭切。
liào 来纽、宵部; 来纽、笑韵、力照切。
会意兼形声字。从火,从尞,尞亦声。本义为放火焚烧。《说文》:“燎,放火也。” 《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野火烧得正旺,谁能将它扑灭)郑玄笺:“火田为燎。”泛指火烧。由火烧义引申为烘烤、烧焦。这些意义读作liǎo。“燎”可转指火把、火炬,还引申为烫,这些意义读作liáo。由火炬义引申为照明,还引申为夜间打猎,又专指古代焚柴祭天,这些意义读作liào。按,甲骨文有“尞”字,从火上木形会意,为“燎”本字,“燎”则是“尞”的分化孳乳字。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玉篇》《正韵》𠀤力吊切,音料。《玉篇》庭燎国之大事,树以照众也。《诗·小雅》庭燎之光。《释文》郑云:在地曰燎,执之曰烛,树之门外曰大烛,於内曰庭燎,皆是照众为明。《礼·月令》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周礼·天官·阍人》设门燎。《注》地烛也。
又《玉篇》放火也。
又《诗·陈风》佼人燎兮。《朱传》燎明也。
又《诗·小雅》燎之方扬。《笺》火田曰燎。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力照切,音疗。《广韵》照也。
又《广韵》一曰宵田。
又《广韵》放火也。《诗·大雅》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又《集韵》本作尞。《前汉·郊祀志》尞禋有常用。《注》师古曰:尞与燎同。
又《唐韵》力小切《集韵》《韵会》朗鸟切《正韵》卢绞切,𠀤音缭。《说文》本作,亦放火也。《书·盤庚》若火之燎于原。《注》燎,力召反。
又力鸟反。
又《集韵》或作。亦作轑。《前汉·杜钦传》欲以熏轑天下。《注》师古曰:轑,读曰燎。假借用字。
又《集韵》怜萧切,音聊。纵火焚也。
又离昭切,音摎。火在地曰燎。《诗·小雅·庭燎释文》徐邈音力烧反。
经籍籑诂
火田为~【诗正月】~之方扬笺○~者取俎上七体与其珪宝在辨中置于柴上烧之【公羊僖卅一年传】天子秩而祭之注○~者积聚柴薪置璧与牲于上而~之升其烟气【吕览季冬】及百祀之薪~注○~柴祭天也【诗旱麓】民所~矣释文○祭天曰~柴【后汉光武帝纪上注】○~祭天报之义也【白虎通 封禅】○~放火也【诗旱麓】释文○~炙也【后汉冯异传注】○~地烛也【周礼阍人】设门~注○~大燋【仪礼士丧礼】宵为~于中庭注○庭~大烛【诗庭燎】庭~之光传○火在地曰~执之曰烛【仪礼士丧礼】烛俟于馔东注○树于门外曰大烛于门内曰庭~【周礼司烜氏】共坟烛庭~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4 09:03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