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
汉语词语
熹微,拼音xī wēi,汉语词语,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阳光) ,光线淡弱。出自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解释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阳光), 光线淡弱貌。
典籍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宋〕叶适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曙色熹微已出门,擘浮热眼相旁人。
〔明〕沉璟《义侠记·除凶》:趁着这落日熹微,醉眼的这蒙胧,已到岗子上,为何不见什么大虫?
〔清〕金农《忆茶》诗:草铺绿罽地无尘,朝日熹微榆火新。
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几处很伟大的学校建筑,矗立在熹微的晨光里
季羡林《春归燕园》:凌晨,在熹微的晨光中,我走到图书馆周围草坪附近去散步。
沈从文云南的歌会》: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在毎在晨光熹微中,却喜欢坐在人家的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辨析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早上天色微明:形容词。
示例
他每天都要面对着熹微的晨光读书。
熹微的阳光照进屋内,暖和极了!
参考资料
熹微.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4 08:15
目录
概述
解释
典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