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药所,是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
药店。宋朝时期,由王安石批准创建,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为防止造假药,冒充官药出售,官府都会加盖官印,并有相关的管理条例以制约,其产生的医政制度,对于医药卫生行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介
1076年,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出现了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个国家药店:熟药所。
熟药所是政府开办的售药机构,实际上是官药局。它从药材的收购、检验、管理到监督中成药的制作,都有专人负责。因而,药品(丸、散、膏、丹)质量非常之好。由于中成药服用方便又宜于保存,立即受到东京医家和病人欢迎,熟药所名震京城,生意兴隆。
1103年,东京城内的熟药所已增至五个。因为熟药所配有专门从事配制药物的研究人员,所以其制药技术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们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改进制药方法,当时创制的许多著名中成药如:苏合香丸、
至宝丹、
紫雪丹等,经八百年实践的检验,疗效良好。当时熟药所还有很多制度,如夜间必须轮流值班,遇有急病人耽误卖药的要给予杖打一百的处罚,对陈旧药品及时销毁,等等。这些制度对今天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由来
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
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分裂,爱子王雱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卖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
中药店的前身。
在
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天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一方面研制一定规格的各种剂型成药,如丸、散、膏、丹,由国家专利出售,不许个人或其他部门私自制作;一方面在水旱疫疠之灾时,给百姓发放药剂。王安石听罢大喜,当即采纳了意见,并组织专门人员落实。
“太医局熟药所”成立后,大大方便了病人,也为政府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受到了朝野的一致赞许。所以,王安石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熟药所”的“生意”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到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药所已增开到七所。几年后,五所“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两所“修合药所”更名为“医药和剂局”。与此同时,类似的药局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出现在全国各地。
再后来,由于
社会分工的细化,制药和卖药渐渐分离,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药店,专以卖药为业。
发展
1103年,“熟药所”增设为5所,并设“修合药所”2处,是炮制药物的作坊,后改名为“医药惠民局”和“医药和剂局”。这种制作并出售成药(丸散膏丹等)的药局,一直延续到了元代。
宋代除开封、杭州有熟药所以外,各州也设置了熟药所,地方上的熟药所(中成药),多半是从京都的和剂局运来的。和剂局和惠民局都由朝廷派文武官员和士兵管理,负责监督其制药、售卖,并负责守卫、巡逻和护送等任务,每个所巡防的官兵约有10余人。
为防止造假药,冒充官药出售,惠民局和和剂局各自有“药局印记”和“和剂局记”四个字的大印。另外,东、南、西、北四局,也各自加盖上六字公章。皇帝也曾下诏,若有人制造假药,伪造处方和官印,要依“伪造条例”法办。
到了每年的夏天,朝廷还会派出翰林医官到临安城内外施医送药,为穷苦的百姓诊治。暑热之季,还派士兵送药下乡,直到天气凉爽后才停止。这种制度,便于充分掌握百姓的健康状况,对于防治疾病和监控流行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东京熟药所的首创,对我国中成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州县也相继开设了熟药所。东京又出现了“修合药所”。
1114年,熟药所改名“医药惠民局”(修合药所改名“医药和剂局”)。《东京梦华录》所载,朱雀门外街巷有“熟药惠民南局”,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有“熟药惠民西局”。全国各地都设立有分局。
今天开封宋都御街上的“惠民和剂药局”,就是继承宋时传统而创建的著名大药店。
社会影响
这样的医政制度,从历史的发展上看,对于医药卫生行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广了“局方”
第一,推广了“局方”。当时做成“熟药”的方子,经过统一的整理,汇总成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不仅对于当时制作的熟药(成药)品种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成药方剂,而且书中记载的每一种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十分详细,为后人选方制药提供了方便。并对制药工业提供了具有极高价值参照方法的工艺标准。
定的若干制度
第二,药局设定的若干制度,如值班制度(保证药品质量,过期及陈腐的药物及时废弃的制度)、施药制度(每逢贫困或水旱或疫疠灾荒,政府便有组织地施予药剂)等,这在当时都是益民之举。
随着宋朝政权的腐朽,官药局也渐渐变质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事时有发生,“惠民局”、“和剂局”在百姓的口中成了“惠官局”、“和吏局”,这个国家药局的制度终于被废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