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衡,男,汉族,教授。1930年生,
云南弥勒人。中国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之子。著名物理学家、激光全息专家,
中国全息协会顾问,云南省科协荣誉委员、纽约科学院成员、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及其全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
个人经历
·1948年入云南大学,1949年7月参加地下党。
·1961年分配到长沙铁道学院。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物理教研室主任,激光研究室主任。
·87年调云南工学院教授,激光研究所所长,中国全息协会顾问,SPIE International TechnicaI
Working Groupon Holography成员,member of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云南省科协常务理事。
·85年至87年间及89年间受聘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及巴黎高等技术学院,以访问教授名义与
法方合作研究并指导博士研究生。
·89年国务院侨务办及全国侨联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8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激光研究所荣誉所长。
熊秉衡教授 在实时全息技术、全息肖像技术、大景深全息技术、模压全息技术、散斑技术、全息光学元件方面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发表论文70余篇。
研究成果
(1)96年研制成功高质量的白光再现脉冲全息肖像(由光学学会主席母国光院士主持鉴定)。论文作为特邀报告在96年国际光电子学术会上宣读。通过的专家鉴定指出:此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2)大景深全息研究获得重要成果。拍摄成功8.2米景深,5平方米的面积费涅尔全息图,这是使用氦氖
激光器的国内外最好结果,获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3)85年研究成功印刷全息术(其中“金属母版制作方法”获国家专利)经鉴定是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的
科研成果:所提出的大景深全息技术,采用34毫瓦的普通氦氖激光器拍摄成功82米最深、45米尺寸的
场景创下拍摄费涅耳全息的国内外最好结果获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
(4)85年与法国学者合作,首次将全息透镜用于激光光纤喇曼光谱并获成功,论文发表于法国科学院院
刊,及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光电子学术会议,载入SPIE.Vo1.1136。
(5)82年在京广复线岳阳段首次将白光散斑技术用于条件恶劣的工程现场,测量受荷钢轨的横向位移,
成功地取得列车与钢孰作用的研究数据,论文发表于8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光电子学术会议,载入
SPIE.VO1.599和湖南省志18卷科学技术志。
(6)81年研制成功JSS—1型双锥流水式激光功率计,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标定,准确度达土3.31%,为当
时国内的最好结果。
(7)在全息基础研究方面的创新成果主要有:检测和控制相位调制度方法;实时全息术中的高反衬度方
法;压电移相器判断方向的方法;物光再现参考光的干涉图检测相位物体的方法;模压全息图衍射效
率与母版沟深关系;全息图细激光束成象规律;细激光束再现彩虹全息狭缝的解析式等,有关论文发
表于光学学报,光子学报,SPIE,激光光电子等期刊。
(8)74年至78年间,在机车牵引和制动方面提出系统而严格的分析理论,澄清了传统理论中的某些模糊
不清的问题,已被引用于《牵引计算学》。
(9)主编《物理学基础》。
(10)撰写教学研究论文6篇,载于《大学物理》,文革前的《物理通报》,中国物理学会编《普通物理教学文集》。
(11) 2002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时全息干涉计量技术研究地震预报基础理论”,
有5位院士、包括光学、地震学、地球物理等方面的专家在内、以王大珩院士和母国光院士为正副主任委员的评审委员会在鉴定意见中指出:“该项目是将全息干涉方法结合超声破裂检测原理方法用于研究地震,设题概念新颖,项目研究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应用途径明显而先进,项目在整体水平上是国际先进水平,也是国内领先。”
(12)熊秉衡2005年获中国全息与光信息处理委员会授予《卓越贡献奖》。
(13)发表论文累计1 00余篇。
(14)曾任云南省人大代表及昆明市政协委员。
(15)事迹载入英国IBC美国ABI及MARQUIS《世界名人录》,MARQUIS 《科学与工程技术名人录》,美国ABI《International Book of Honor》及《Leading Intellectuals of the World》(Millennium Edition),英国IBC《2000 Outstanding Scholars of the 20th Century》,《当代中国自然科学学者大词典》,《当代中国科学家传略》《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外名人词典》,《世界科技咨询专家》(中国卷),《中华人物大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