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书
原全国白酒评酒委员
熊子书(1921年2月-2019年7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现属重庆市)。1948年毕业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原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应聘到轻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工作,1958年调到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人物经历
1921年,熊子书出生在四川省云阳县。
1944年考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现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教育系农产制造专业。
1946年,在大学时,熊子书就已经开始调查四川小曲,将实验结果撰写成“淀粉质制造酒精选用微生物的试验”一文,发表在方心芳先生主编的《黄海发酵与菌学特辑》上,开始了自己科技生涯。
1948年,熊子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0年邓达先教授邀熊子书赴四川永川达济酒精厂筹建淀粉酒精厂,同时兼作小曲的研究,采用酒精酵母混株与单株发酵的对比试验,发现混株酵母发酵出酒率略高,将研究结果用在生产中,降低了粮耗。
1951年,熊子书在川东酿酒厂任技术指导时,认识到产品仅仅停留在经验水平上是不行的,一定要建立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质量可靠。
1952年,熊子书应聘于轻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先在工业分析组,后去糖酒组开展对四川资中糖厂酒精过醪课题的研究。筛选出川102、川345号两株发酵力强的酵母,最终解决资中糖厂和茂市糖厂酒精蒸馏过醪的重大难题,后来这两株菌种在川、广等省应用。
1954年,熊子书担任橡子酿酒项目负责人,橡子酿酒首次获得成功,淀粉利用率在49%以上,在北京第一届全国酿酒会上推广,产品质量被评为甲等第九名。
1958年,熊老从四川调到北京后赴轻工部上海食品所进行橡子酿酒试验,完成淀粉利用率80%的指标。
1957年,由食品工业部和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组织全国13省158人参加全国小曲酒总结试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经两个先进班组的生产总结,淀粉利用率从65%提高到近80%,熊子书汇总出«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一书,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一次从实际到理论,对小曲酒酿造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对提高全国小曲酒酿造有指导意义。
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熊子书参加了国家科委十二年长远科技规划重点项目泸州老窖大曲酒总结,负责温永盛传统操作法的技术查定,恢复了小甑天锅设备的传统操作法,与大中车间现行操作法对比,制定了综合传统操作法,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原料出酒率提高37%以上,这些操作经验受到全国酒厂普遍重视,有些经验至今还在应用。泸州老窖是浓香型(亦称泸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名优白酒总产量的70%左右为浓香型白酒。
1959年4月,由轻工业部牵头成立了茅台酒总结工作组,首次对茅台酒进行现场写实与整理总结。该项目是国家十二年长远科技规划的研究课题,也列入轻工部“中苏合作”重点项目,由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发酵所、贵州省轻工科研所、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化工研究所、贵州农学院和茅台酒厂等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共有十几人,其中熊子书代表轻工业部研究院发酵所负责总结工作。
1964年,轻工部食品局、部发酵研究所、山西省轻工厅和杏花村汾酒厂等组成“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由汾酒厂秦斌厂长和发酵研究所秦含章所长具体组织执行,下设技术秘书和行政秘书,熊子书任技术秘书,有56人参加。
1966年,熊子书主持全国串香新工艺白酒试点,轻工部从全国5省抽调技术干部35名,在山东临沂酒厂总结试点,历时5个多月,从全国搜集不同原料的酒精进行比较,又搜集19株生香酵母菌,筛选出1312、2·300号优良菌株,在配料中添加氮源等措施试制香醅,用90%的液态法酒精与10%的固态香醅进行串香,用液态法生产白酒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967年,熊子书主持全国调香新工艺白酒试点,在山东青岛酒精厂进行试验,仿泸州老窖二曲风味,研究其配方,产品取名为“曲香白酒”,生产试销获得好评,由轻工部委托山东省轻工厅组织技术鉴定,建议推广。
1972年,熊子书开展江西四特酒质量的研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产品被评为国家级优质酒,是特型酒的典型代表。
1980年,熊子书主持大容量贮酒器的研究,分别对我国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白酒进行试验。1980-1982年,先在江苏双沟酒厂以四种大容器与传统陶坛贮存浓香型白酒做对比研究取得成功,经轻工部组织技术鉴定,建议推广,该课题获江苏省轻工科技成果二等奖,获轻工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后与山西汾酒厂和贵州茅台酒厂协作,于1983-1985年,对清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分别进行不同材质容器的对比试验,同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1985年轻工部在北京进行了技术鉴定,确认该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超过部里下达的指标。
1983年,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熊子书制定浓香型白酒及试验方法的部颁标准(QB850-83),历时约三年。
1985年,熊子书主持白酒贮存与老熟机理的研究,与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合作,用氢键核磁共振测定不同香型白酒的缔合度,了解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缔合度、理化指标和感官特征与老熟的关系,得知缔合度不能作为老熟的指标。从理化和感官指标看,酱香型白酒贮存期宜长。
1985年,为支援边疆和乡镇建设,熊子书到内蒙古杭锦后旗制酒厂(现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试制新产品“锦凤液”,解决了辅料霉烂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扭转了当时企业的困难局面。该企业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12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2004年全国白酒行业利税总额20强中排第12名。
1986年,熊子书协助河南省沁阳酒厂试制“中华怀参露酒”取得成功,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
1994年,熊子书参与制定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GB/T15109-94)。
主要成就
熊子书曾任第三、四届全国白酒评酒委员,科研项目多次获奖。主要著作有:中国名优白酒酿造与研究、酱香型白酒酿造、中国名白酒酿造研究(白酒专刊)、国外酒类芳香成分研究进展(白酒专刊)(与万良才合著),发表论文140篇。
熊子书一生从事白酒的科研工作,亲历了建国后白酒工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中国白酒科研的发展历程,是白酒科研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他的主要贡献是:
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对泸州老窖、茅台、汾酒等名酒的传统酿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工作,使生产经验上升为科学数据,我国白酒生产从此走上依靠科技的发展之路。熊老参加了浓香型泸州老窖大曲酒、酱香型茅台酒、清香型汾酒的全国第一次总结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提高和技术资料的整理,为全国白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熊老主持了多项液态法新工艺白酒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956年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的《12年(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国家科委制订的十年(1963-1972年)酿酒政策:今后白酒的生产工艺,应以液态发酵为发展方向。新工艺白酒是应用酒精工艺生产食用酒精,再进行串香、调香和固液结合法生产的白酒,又称液态法白酒。新工艺白酒机械化程度高,出酒率高,节约粮食,此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增加了白酒的种类和产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工艺白酒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已成为21世纪的主流产品,产量已占到全国白酒总产量的7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白酒生产随着改革开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白酒生产和科研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在这期间,熊老进行了大容量贮酒器的研究,引入核磁共振技术、气相色谱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白酒,参与制定白酒国家标准。剖析了白酒香味成分,建立白酒评酒方法。
人物逝世
2019年7月9日,第一代中国白酒科技代表熊子书先生离世。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8 16:3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