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调湿技术(coal moisture control,CMC)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即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然后装炉进行炼焦生产。煤调湿技术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其有严格的水分控制措施,能确保焦炉煤水分的恒定。该技术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焦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简史
煤调湿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开发了如下三代煤调湿技术:
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煤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煤料进行间接加热,从而使煤料干燥。
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其他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对煤料进行间接加热干燥。日本正在使用的煤调湿技术绝大多数属于此种类型。
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硫化床装置。该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煤道废气和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工。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开始进行装炉煤调湿装置的试验和生产过程,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受洗选工艺、外购精煤水分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捣固焦的人炉煤水分偏高,各单种煤水分在17%~20%波动,易造成焦炉煤气中携带的水蒸气增多,消烟除尘车点不着火,无法正常运行。另外,焦炉煤水分偏高增加炼焦过程中高氨氮废水的排放量,增加废水处理负荷。配煤水分经常在15%以上,增大煤槽下料、闸门的开启、电磁振动给料机下料、煤粉碎及焦炉热工管理等操作难度。因此,要达到捣固焦炉控制的人炉煤水分指标为8%~11%,必须采用煤调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