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储量是指地下埋藏的
煤炭资源数量,即地质报告提出后,经审批机关批准的煤炭资源储藏量,主要包括煤炭储量的变动、储量的损失等指标。
(1)煤炭资源是国家重要能源,加强煤炭资源储量管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关于矿产开发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的方针政策,也是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
(2)煤炭资源储量是煤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潜力保证,发展离不开资源,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作基础,加快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储量管理是煤炭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只有搞好储量管理,摸清家底,认清形势,才能合理有救的管理好煤炭资源。但现在煤矿企业普遍缺乏地质工作技术人员,而矿山企业的储量管理工作叉主要由地质人员来完成,因此储量管理人员更加贫乏,除少数大型
国有矿山企业有专职储量管理人员外,大部分矿山企业没有专职人员,甚至没有兼职人员,因此导致矿井储量图纸、台帐等基础资料缺乏、混乱,储量管理的基础相当薄弱。而且,除国有煤矿外,几乎所有乡镇集体煤矿和个体煤矿均没有对资源进行储量管理,甚至没有对储量动用情况进行统计管理,储量数字是一笔糊涂帐,家底不清。
(3)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由于储量管理水乎差,导致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失去基础和依据,再加利益驱使和资源意识差,使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无序状态,破坏和浪费惊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布的一份资源综合利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而煤炭比国外先进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资源回收率偏低,部分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由于设计不舍理、开采工艺落后,出现了采富弃贫,呆易弃难.采厚弃薄、厚煤层可采厚度损失、大块面积损失以及其他煤炭储量不合理损失的情况。目前,我国有各类煤矿2 8万个,其中国有煤矿2000多个,产量约占全国煤搅产量的65%,矿井回采率平均只有45%左右;乡镇和个体煤矿2.6万个,煤炭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35%,矿井回采率平均约15%~20%。煤炭资源的严重地破坏和浪费,大大的缩短了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因此,加强储量管理刻不容缓。
1902年英国采矿工程学会为了解决采矿工程计划问题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此后国际地质会议多次修订。1927年以后矿产资源分类逐渐演化成两大分类体系:一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矿产资源分类体系,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产资源分类体系。
在
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并行着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第一套由政府地矿工作机构制定并执行,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原矿业局1980年制定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原则;1984年澳大利亚矿产分类系统。第二套由矿业行会组织制定,矿业公司一般按照第二套方案估算储量,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采矿冶金协会及地质科学家协会共同制定的“查明矿产资源和矿石规范”等,其他各国也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由于各国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不一致,影响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因此国际矿业组织建立了各国都能通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一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UN—ECE)在1997年发布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该方案由德国、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共同起草。另一个是由国际采矿冶金协会理事会(CMMI)制定的《国际储量定义》。UN—ECE分类法采用三维分类法即根据地质评价(地质轴)、可行性评价(可行性轴)、经济可靠性(经济轴)进行分类。其中地质评价分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和勘探;可行性评价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或采矿报告)、
预可行性研究和地质研究;经济可靠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CMMI储量分类将矿产资源分为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和推测矿产资源三类,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证实矿产储量和概略矿产储量两类。因为行业组织的分类主要为矿业公司所使用,因此对储量的评价是比较重要的。
在西方国家一般都存在着两种分类方案,矿政管理机构制定的分类方案具有指导性的,意在摸清国家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制定矿业政策服务。行业组织制定的分类方案是在政府矿政管理机构方案分类的基础上,从查明的资源中化分出储量,矿业公司更加注重对储量的评价。不过矿政管理机构不对矿业公司提交的储量报告进行审批,而由行会组织认可的称职人或中介组织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