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位于渤海之滨的莱州掖县境内。是烟台、青岛、潍坊的中心地带,这里依山傍海,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西毗邻
三山岛码头,
206国道与
威乌高速公路过境,交通便利。
金矿介绍
概况
二十世纪60 年代初发现,1969年提交勘探报告,现已投产。1977年被命名为焦家式金矿
1975年建矿,1980年建成投产。30年来,经过多次总体技术改造,生产规模由原来日处理矿量500吨发展成为日处理矿量1500吨、年产黄金6万两,是集采矿、选矿、冶炼、非金产业于一体的以金为主、多业发展的现代化黄金矿山。2005年底,拥有职工2200人,固定资产3.12亿元。建矿30年来,焦家金矿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33吨,实现利税6亿元。
焦家精炼厂全新引进世界领先的瑞典波立登工程有限公司黄金、白银精炼技术,年可精炼金30吨、精炼银30吨,产品注册商标为“泰山”牌,产品质量达到
上海黄金交易所规定的标准。其金银产品纯度在99.99%以上,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认证的 “可提供标准金锭精炼企业”之一。近年来,在“稳定主业,对外创收,发展相关多元化” 企业战略指导下,自己研发了高水速凝固化充填材料及矿山尾矿固结材料、专业生产高档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农用爱地尔控制缓释肥等,由矿金兴公司研制的JXCY系列井下铲运机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畅销国内外。
荣誉
“国家二级企业”、
山东省“先进企业”、“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遵守财经法纪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2年12月,被授予“
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企业条件
企业文化
该矿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管理理念,积极倡导“诚信、和谐、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焦家金矿,人心思进、环境优美,到处透着清新和谐的气息。
地理交通
焦家金矿是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核心企业,坐落于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7'-120°10',北纬37°23'-37°26'。焦家金矿矿区距莱州、招远和龙口三市分别为32km,25km和36km;烟台—潍坊(206国道)公路、文登—三山岛公路从矿区通过,距莱州市港口(三山岛区)18km;距潍坊市130km,距烟台市168km。该地区地势平坦,环境优美,公路发达,交通极为便利。
地质特征
焦家金矿隶属
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黄金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山之一;2006年12月份,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资源整合工作,由原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原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望儿山金矿、原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金仓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寺庄矿区合并组建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下辖四个矿区:焦家矿区、望儿山矿区、焦家村东矿区、寺庄矿区,其中望儿山矿区位于焦家矿区东1.5km,焦家村东矿区位于焦家矿区东1km,寺庄矿区位于焦家矿区南3km。
焦家金矿为我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现的新的金矿成矿类型,特命名为“焦家式金矿床”,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因此而驰名中外。
矿区位于黄县弧形大断裂带东宋至朱桥地段,该段即称为焦家主断裂;以主断裂面为界,东侧为花岗岩,西侧为胶东群变质岩系,面积25km2,在该带内目前已探明的大、中型金矿床有焦家、新城、马塘、红布、东季等十几处。
矿区断裂活动表现为多期次特征,并且在阶段性上与区域构造运动一致。成矿前玲珑花岗岩对胶东群地层进行重熔交代作用,在燕山早期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北东向断裂;后又伴有郭家岭岩体的侵入活动开始形成北东产出的岩株、岩脉群。岩体冷凝成岩后,断裂进入大规模活动阶段,即早新华夏系的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焦家主断裂带,呈压扭性。第三阶段断裂复活,使先期形成的断裂、裂隙张开,并形成新的一组成矿裂隙,应力释放,为成矿热液的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呈左行压扭性质。第四阶段即晚新华夏系断裂活动,表现为主、支断裂重新复活,形成断层泥和大量的平行主断裂面的次级构造。成矿后节理、裂隙发育,煌斑岩脉沿张扭性断裂充填。
矿区内构造主要为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北东向断裂以及规模稍小的北西向断裂两组,前者是控制金矿的主体构造,后者的控矿规模相对较小。
矿区内主要为玲珑花岗岩,位于矿体下盘及深部,浅肉红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
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35~40%)、钾长石(25~35%)、石英(25~30%)、黑云母(5%)以及少量的榍石、锆石等副矿物。
焦家主断裂带宽50~400m ,蚀变带产状与主裂面基本一致。主裂面下盘的黑云母混合花岗岩蚀变带最为发育,上盘蚀变带规模相对较小,厚度一般在十几米左右;下盘蚀变带沿走向及倾向均很发育,随深度增加而呈扇形张开,蚀变带厚度增大。与构造期次相对应,围岩蚀变也呈现多期迭加的特征,各种蚀变往往同时伴生,只是程度有强弱之分。主要蚀变有:钾长石化及红化、
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等,它们与金矿化密切相关。
望儿山断裂是焦家断裂的Ⅱ级构造和矿田边界,控制望儿山金矿的生成;Ⅲ级构造鲍李断裂主要由碎裂岩组成,展布于焦家主干断裂与望儿山分支断裂之间,控制一些小矿体。
望儿山断裂位于矿田中部,为NNE向压扭-张扭性复合式断裂,是焦家主干断裂在矿区内的分支断裂。主断面成舒缓波状,长8.8km ,宽3-50m,斜深大于800m,倾向NW,倾角63°;,与主干断裂构成“人”字型。北端在付家以南与河东断裂斜交,南端在西曲城南构造形迹减弱,变成近南北向的张扭性裂隙带。主要特征是塑性变形不明显,构造岩主要为碎粒岩、碎裂岩及
断层角砾岩,局部见糜棱岩。角砾呈现尖角状,常为多金属硫化物或石英脉胶结,石英脉常具梳状结构,且常有晶洞出现,说明该断裂的生成与张应力有关。在构造岩带的上部可见平整的滑动镜面,其上可观察到断层擦痕及阶步。该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断裂带内广泛发育尚未固结的断层泥以及常见多金属硫化物被错碎的现象,反映其成矿后再次活动。该断裂控制了望儿山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矿区由于承受多次构造运动,产生了多级次的断裂构造,在主裂面的下盘形成了大量的与主裂面近于平行或交角甚小的次级断裂面。以北东、北西西两组最为典型。北东组断层走向10°~30°,与矿体走向基本平行,产状各不相同,这一组断层占了大部份。其次为北西西组断层,其走向与矿体走向几乎垂直。两组次级断层相交处呈“X”形交叉弱面,弱面之间多有泥质夹层,弱面背后岩石往往呈高岭土化,结构松软,揭露后极易冒落。1980年投产后,先后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和上向水平进路尾砂胶结充填法开采。开采过程中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冒顶,对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焦家金矿矿体的基本赋存特点是自上而下变化大,品位由高到低,矿体厚度由厚变薄,中段储量由大到小,由于矿山黄金储量大,服务年限长,随着开采范围和深度的增大,地压活动势将加剧。
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主干断裂的56~152线之间,控制长度1600m。整个破碎蚀变岩带框定了金矿化的空间。
焦家金矿体分布受断裂蚀变带控制,可分为Ⅰ、Ⅱ、Ⅲ号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总体上沿主裂面展布;Ⅰ号矿体赋存于主裂面下盘约50m内的碎裂岩、绢英岩带内,矿量占总储量的73%;Ⅱ号矿体多为Ⅰ号矿体的下盘分支,产于绢英岩带内,与Ⅰ号脉在剖面上的分支复合现象明显,规模较大者在下盘硅化花岗岩带内有Ⅲ号脉分支,占总储量的11%;Ⅲ号脉群产于钾化、硅化花岗岩带内,常成群成带产出,占总储量的16%。
勘探与开采资料说明,矿体受成矿前和成矿期构造控制,矿化强度与岩性有关,但主要决定于成矿裂隙的发育程度。金品位较高的部位,都是成矿裂隙发育的地段;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厚度与金品位呈正消长关系,不论是在矿体总体上还是在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上都具这种正消长关系(除个别局部地段)。矿体的空间形态、产状、规模、金品位及厚度变化,主要与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强度及控矿构造性质和发育程度关系密切,总体上仍然属形态完整的矿体。
焦家金矿矿体产于黄—掖弧形断裂下盘蚀变带中,蚀变厚度为50~400m,矿体上盘与主断裂之间有5~30cm的断层泥。矿床以构造控矿为主要特征,成矿前后区内地质活动频繁,多次级构造较发育。次级构造沿主断裂走向“入”字型和帚状构造产状,造成下盘矿岩中的“X”弱面纵横交错,产状和规模各异,矿岩极为破碎,各弱面间尚存在有厚度不等的高岭土,绿泥石等泥质矿物,导致矿岩的稳固性更差。主干断裂多次启开活动受压扭和张扭应力作用后,沿走向、倾向均成波形变化,在凸出部位尚积蓄有部分残余应力。另外,还有因蚀变强度的差异而造成对矿石的胶结程度不同,部分矿段高岭土化严重,极为破碎;这给采矿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
焦家金矿对经过多年的矿山信息化实践,焦家金矿走出了一条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在矿山地质测量、井巷工程及采矿设计、选矿工艺设计、矿山工业自动化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等方面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为提升矿山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精干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公司充分认识到矿山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创建一流数字化矿山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