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扰动
热带地区大气中各种尺度的扰动
热带扰动(Tropical Disturbance)广义上泛指热带地区大气中各种尺度的扰动,如热带辐合区波动、热带气旋、季风低压、东风波、赤道波以及台风等。它们在地面天气图上有的并无闭合等压线,仪呈现风的气旋性旋转或切变。是热带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狭义上指南半球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小于7级的热带气旋。
定义
热带扰动是热带气旋的胚胎状态。是一群没有明显组织的雷暴云。可能有机会发展成热带气旋。它也可能是热带气旋减弱后的残余。 热带扰动是热带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广义上的热带扰动,泛指热带地区大气中各种尺度的扰动,如热带辐合区波动、热带气旋季风低压东风波、赤道波等,它们在地面天气图上有的并无闭合等压线,仅呈现风的气旋性旋转或切变。
形成条件
虽然每个热带气旋形成的地区,达到的强度各不相同,但是人们从大量热带气旋的发生与发展的观测资料中,归纳出了几种热带气旋形成必备的基本条件,大家公认的四点是:
要有一个原先存在的扰动
热带气旋都是从一个原先存在的热带低压扰动发展而形成的。据我国的统计,西太平洋一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来源于四种初始扰动热带辐合带中的扰动,占80%~85%;东风波,约占10%;中高纬长波槽中的切断低压,或高空冷涡,约占5%;斜压性扰动,约占5%以下。
暖性洋面,海水温度高于26.5℃
热带海洋上低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表面水温(SST),SST越高,则低层大气的气温越高、湿度越大,位势不稳定越明显。热带气旋形成于SST>26°~27°C的暖洋面上,一般来说,全球热带海洋面上全年都满足此条件,只有赤道东南太平洋全年SST<26.5℃,这是这里没有热带气旋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西北太平洋上,夏季的海温特别高,SST>30℃的区域东西长20~25个经距,南北宽10个纬距(称为西太平洋暖池),SST>29°C的范围则更大,这个高海温区和夏季ITCZ位置相接近。这种极为有利的海温条件与大气条件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为频繁的重要原因。
生成位置一般距离赤道5个纬距之外
地转参数的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在不考虑摩擦作用并忽略倾斜项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涡度方程如下:
该式表明,对给定的辐合值,涡度随时间的变化正比于绝对涡度的大小。在赤道上f=0,如果扰动的相对涡度也为零(ζ=0),则无论辐合有多大,扰动的涡度也不会增加。在离开赤道一定纬度的地区f≠0,辐合能引起涡度的增大,并且对相同的辐合,离开赤道越远涡度的产生率越高。
因此,热带气旋都生成于距赤道5个纬距以外的热带海洋上,只有西北太平洋有个别热带气旋形成于3°N附近。但在赤道附近3个纬距以内从未发现有热带气旋形成。
整个对流层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初始热带扰动中分敌的对流释放的潜热,能否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内。如果垂直切变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则凝结释放的潜热始终加热一个有限范围内的同一些气柱,而使之很快增暖形成暖中心结构,初始扰动能迅速发展形成热带气旋。反之,如果上下切变大,潜热将被很快输送出扰动区的上空,不能形成暖性结构,也不可能形成热带气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条件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在热带洋面上,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和海域很多,相比较而言,热带气旋发生得较少。根据这些条件来预报热带气旋的发生,是很难成功的。
分类
热带扰动可按不同的方式分类。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按未来24小时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机会分为LOW/MEDIUM/HIGH(此时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告)。(旧为POOR/FAIR/GOOD)
扰动一旦被评级为HIGH,说明它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热带低压(50%以上)。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
按照热带扰动的性质或形态,可分为季风低压、东风波、热带辐合带扰动等。
编号
因为热带扰动是热带气旋的前身,所以用数字90~99进行编号,不同洋面上的扰动(热带扰动)采用不同的后缀,具体如下:
西北太平洋—W(WP)
中太平洋—C(CP)
东北太平洋—E (EP)
北大西洋—L(AL)
孟加拉湾—B(IO)
阿拉伯海—A(IO)
南太平洋—P(SH)
南印度洋—S(SH)
南大西洋—Q(SL/LS)
地中海—M(ME)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19:14
目录
概述
定义
形成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