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霞洞
山东省烟台市烟霞洞
烟霞洞位于山东烟台牟平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此洞原为自然造化所成,后人工略加雕凿,洞口向南,上方镌“烟霞”二字。洞室椭圆,高三米,长七米,洞右壁刻“烟霞洞”三大字,洞内供奉着“七真人”雕像。
烟台昆嵛山
金大定7年(1167),陕西道士王重阳自终南山南下,来胶东讲道于烟霞洞中,收马钰、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在此潜心修炼,号称“北七真人”,以此为中心,在宁海(牟平)、文登、莱州等地传道,创立了道教中的一个新的宗派――全真派。烟霞洞即成为创立教派的“洞天福地”。“七真人”中以丘处机最为有名,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为国师,尊为“神仙”,成为统领全国道教的一代宗师,使全真教得以在全国盛行。
景观
原洞内有“七真人石像”,“文革”中被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昆嵛山旅游区的开发,“烟霞洞”又恢复了原貌。“烟霞洞”以其独特的风景闻名于世,古人曾描绘:“青天重叠水孱孱,问道此中别有天。洞里仙人何处去,烟霞风景自年年。”洞的周围,壑谷幽邃,松柏掩映,石径回绕,每当阴霾天气遥望洞天,山头云海如浪,雾气缭绕,时有霞光出现,五彩斑斓,绚丽壮观,故“石洞烟霞”为牟平一大圣景。
相关传说
相传王重阳在此闭关成功,继而发展处全真教,出现全真七子。烟霞洞位于昆嵛之烟霞山上,烟霞山在昆嵛山西北岩,风景秀丽,静雅清幽,确为修道栖真之胜地。郭元于《全金诗》卷六十有王重阳《烟霞洞》诗言:“古洞无门掩碧沙,四山空翠锁烟霞。天开玉树三清府,池涌青莲七子家。阐教客来传道法,游仙人去换年会。可怜此地今谁管,春暖桃夭自发花。”
在开凿烟霞洞的过程中,王重阳屡示神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王嚞》言:“师领马钰等住昆嵛山。始至,指而言曰:‘是中有烟霞洞,我先世修道之所也。’命凿之,其器具之朽者与玉池井尚在。”《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也言:“八年三月,凿洞于昆嵛山,于岭上采石为用,不意有巨石飞落,人皆悚栗,真人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由于受到王重阳这些神异表现的吸引与感化,丘、谭、马、王四人对王重阳更是信服崇敬有加,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跟随王重阳修道的决心与信心。
王重阳在昆嵛山烟霞洞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从大定八年(1168)二月末至同年八月,约有半年的时。
烟霞洞神清观是全真教的祖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道教宗奉的圣地,全真教发祥地。如今,金庸武打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七子”石雕像、铜碑、圣旨碑、丹井、“七真”墓保护完好。
浙江杭州
地理位置
烟霞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南山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浙江杭州南高峰翁家岭南部山腰,是一个天然溶蚀而成的石灰岩溶洞,与石屋洞、水乐洞等并称“烟霞三洞”
名称来历
有关“烟霞洞”的名称来历,传说有二:一,洞位于山岭脊,山间常弥漫烟岚雾霭,洞前竖立“烟霞此地多”的石碑即是此意;二,洞“内作丹元五彩之色”指的是洞内石笋钟乳受阳光照射后五色异彩,犹如烟霞。
景点构成
洞前左侧原有烟霞寺,又名清修寺,据《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八载:“清修寺,五代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吴越王建,旧额‘烟霞’;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额‘清修’;久圯,明万历巳亥,司礼监孙隆重建。”现今,烟霞寺已改作品茗休闲之地。
洞内造像依洞势分布雕凿,传说洞中原有五代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补刻十二尊,共成十八,旁有佛手岩。参阅《浙江通志.山川一》。 后晋时僧人弥洪在此建庵,洞中原刻有六尊罗汉。传说弥洪圆寂后托梦给吴越钱武肃王,说“吾有兄弟一十八人,今方有六王,可聚之《西湖游览志》”。吴王梦醒后马上寻访,增刻十二座,凑齐十八罗汉。
事实上,烟霞洞五代罗汉为吴越皇族捐资而作。《两浙金石志》卷四载:“吴越吴延爽造石罗汉记,都指挥使银青光禄大右仆射海县开国男食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汉……都指挥吴延爽名乃吴越文穆恭懿夫人之弟。洞内石罗汉亦有其题字,是塔与像同时并建。”由此可知洞内烟霞洞的五代罗汉造像是募众缘而成,并非如史料所记载的来自吴越王一人之力。文穆王钱元瓘(公元887——941年)是钱镠之子,吴越国王第二世,吴延爽和他同时,由此可知烟霞洞内诸像是十世纪前半期——相当于后晋天福、开运年间(公元936——946年)所造作的。(本段参阅《杭州烟霞洞五代罗汉造像研究》)
烟霞胜迹
烟霞古梅:在南高峰的当山之腰烟霞洞,“沿路上下,载梅数千本,花时当更饶别趣。”古寺名梅,更显出烟霞洞生态环境的幽雅和历史文化的深邃。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寒冬早春,唯有那神清骨秀,高洁端庄,花姿俏丽的梅花凌寒独放,丹青妙手都喜欢将它作为画材,风雅之士也愿意将梅花图作为收藏品。烟霞洞的梅花,曾经吸引了陈蓝洲、陈叔通父子两代名士,传为佳话。西湖多梅,陈叔通先生父亲、杭州名士陈蓝洲更有嗜梅之癖。他曾与烟霞寺的僧人一起栽梅培育,并常去寺中赏梅吟诗,聚朋会友。
烟霞古树:在烟霞洞上,有一批古树名木的“元老”:有一百八十年历史的古香樟,有苍翠欲滴、矫健挺拔的松树,有高达魁梧,气势昂扬的梧桐,有亭亭如巨盖的千年黄杨树。在烟霞洞旁的小院子里,有两棵树,花泡树和油麻藤树依偎着生长,八十年来,这两棵树互比高低,茁壮成长。出类拔萃,生态环境优良的烟霞洞,被众多古树名木深情的“爱上”,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也许是“天意”
烟霞桂花满觉陇:桂花是西湖的秋季名花。唐代诗人宋之问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写过“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北宋词人柳永吟“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明戏曲家汤显祖在《天竺中秋》中写道“一夜桂花何处落,月中空有轴帘声”。西湖桂花,幽姿芬芳,意境空灵,使古今诗人万般钟情。满觉陇位于烟霞洞和石屋洞之间,原为自然村落,有桂花万株以上。这里旖旎数里,桂树连云,岭中径迹,周围的建筑都淹没在桂树丛中,每当桂花盛开,这里的翠柯绿叶上满缀一簇簇,一团团金粟玉屑。漫步满觉陇,仿佛置身于金粟之间。而当秋风拂过林梢之际,浓密的桂粟纷乱飘落,霎时下起金色的桂雨,令人无穷遐想。
烟霞民居: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式建筑,传统民居,近代别墅都为人所知。烟霞岭的山地民居是杭州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不同于老城区的传统砖木结构和里弄巷民居,更与商业尖组有着很大区别,主体多位泥木结构,围墙用黄泥夯实,住宅用木材他够,屋顶覆青瓦,基础垫青石,三两成群,依山傍溪,顺着山势地貌,自然地形成院落。这些村落曾作为杭州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入选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权威著作《浙江民居》
烟霞寺素斋:烟霞洞的盛名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一位从福建来的僧人名学信,不仅文才出众,还有一手烹调手艺。烟霞洞在他的主持下,当时文人如陈豪、俞曲园等都乐于与他相交。而更多的游人是慕名这里的素材、素餐,不论面菜,学信都亲自下厨。民国时期,烟霞寺僧复三主持,以素斋情节闻名于湖上。当时有人以《湖上素食》为题撰文:“湖上寺院之素斋,以烟霞洞为第一,其制法高人一等,味与荤者可以并比,大人先生文人富商,来杭莫不以先尝为快,故远近皆知,已早脍炙人口矣。惜其价太昂,自数元至数十元不等,即极普通菜之五六式,亦须酬洋四圆至六圆。现如今,昔日寺院今日已改为茶吧休闲之地。
象鼻石:烟霞洞右侧数步,有一奇石,绝类一象。一石天然跌落另一石之上而搭成,巧妙且全无人工造作之感。一石立,作象鼻;一石横,作首耳。无半点雕琢,却惟妙惟肖。旁有古人题二字——“象象”。好像是象,又似象之像。然此二字之来源,因岁月沧桑,石褶斑驳,难以辨认。只有这天成之作,仍端居丛荫之中。
烟霞名人
烟霞洞,由此可鸟瞰西湖全景,天晴时可望见江湖。湖上的风景,以此为最美。这里地僻景秀,是恋人幽会的佳境。在此停留过很多文人名士。它似乎成为他们心灵或者肉体受创、抑或逃避社会的疗伤之地。
巴金:《随想录·病中集·又到西湖》:“三十年代,每年春天我和朋友们游西湖,住湖滨小旅馆,常常披着雨衣登山,过烟霞洞,上烟雨楼,站在窗前望湖上,烟雨迷茫,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烟霞洞有一块用世界语斜的墓碑,清明时节我也去扫过墓,后来就找不到它了。这次我只到过烟霞洞下面的石屋洞,步履艰难,我再也无法登山。洞壁上不少的佛像全给敲掉了。”
胡适:1923年,胡适和曹诚英(字佩声)曾在烟霞洞居住三个多月,这三个月也成为两人一生难忘的记忆,是胡适一生中爱情最充实和温馨的“神仙生活”,他有《烟霞洞》一诗:“我来正值黄梅雨,日日楼头看山雾。才看遮尽玉皇山,回头又失楼前树。”
那年10月3日,在离开烟霞洞前夜,胡适曾辗转难眠,他在日记中说:“睡醒时,残月在天,正照着我头上,时已三点了。这是在烟霞洞看月的末一次了。下弦的残月,光色本凄惨;何况我这三个月中在月光之下过了我一生最快活的日子!今当离别,月又来照我。自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继续这三个月的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了!枕上看月徐徐移过屋角去,不禁黯然神伤。”
朱德:1960年,朱德等烟霞洞,看到西湖面貌日新月异,诗兴大发,赋诗曰:“登上南高峰,钱塘在眼中。回首西湖望,江山锦绣同”。
胡明复:中国科学社的创建人和负责人之一的胡明复墓葬在烟霞洞旁。墓坐北朝南,依山面江。墓碑由蔡元培书写。
蒋介石烟霞出山:蒋介石很喜欢烟霞洞这处幽静的场所,经常来此憩息游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后重新上台,国民党中央也是在烟霞洞召开会议后决定的.烟霞洞会议导致了3月1日至6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蒋介石复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参阅《烟霞散记》)
洞造像
烟霞洞汇集了五代、宋代、清代和1979年补塑的四个时期的造像。
东壁由南向北依次为:阿难、杨柳观音、武士供养人、禅定罗汉、心中现佛罗汉、撑地罗汉、降龙罗汉、执如意罗汉、手指佛罗汉、思想罗汉和小型供养僧、侧面罗汉、抱膝罗汉、冥想罗汉。
西壁由南向北依次为:迦叶、水月观音、弥勒、笑狮罗汉、执麈尾罗汉、伏虎罗汉、长眉罗汉、执经卷罗汉
烟霞洞的五代罗汉造像被学术界一致公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两浙金石志》记载其为吴越王母舅吴延爽率信男信女捐资雕凿。清代时洞内尚有千官塔,塔上载有捐资者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者史岩曾到将台山烟霞洞等地考察,并证实烟霞洞五代罗汉造像数量为十六这一结论。同年,学者俞剑华等人到将台山和烟霞洞复勘后得出不同结论,他们从烟霞洞的排列布局,造像内容等方面分析,烟霞洞五代罗汉造像的数量应为十八而非十六。但鉴于当时美术史上并未出现五代十八罗汉,他们也坦言无法作出大胆的肯定。 两位大学者之争已过去五十多年,对于烟霞洞的五代罗汉数量,学术界还是以十六定称。烟霞洞现存五代罗汉十四尊,其余几尊为1979年补塑,造像龛位一一对应,洞内最深处的四尊罗汉造像旁尚有尊者铭刻题记。现今,也有学者认为从现存造像对称的造像布局、尊者铭刻、造像内容等方面来分析,其数量为十八的可能性远大于十六。(本段引自《杭州烟霞洞五代罗汉造像研究》)
诗词选录
《宿烟霞洞》张丹(清)
最奇象鼻石,万古自垂青。岂合烟霞相,常悬薛荔形。洞中搜石佛,崖口觅松苓。何日营云屋,朝朝倚翠屏。
《烟霞洞》郑孝胥(清)
湖山多胜处,名迹谁能辨?南峰公再游,清浊遂一换。凛然执议力,岩石亦革面。奎宿招以来,钱神俄自窜。逐贫与送穷,杨韩弄其翰。今君亦有逐,二子当惊惋。平生悟东坡,异代独眷眷。敢怀争墩意,易此执鞭愿。他年身将隐,姓名应已变,洞口扫花人,安知即风汉。
《烟霞洞》陈蝶仙(民国)
扶头石佛伴烧丹,饮到灵泉齿骨寒。几辈幸留名姓在,九华塔上勒千官。
《烟霞洞题壁》王葆桢(民国)
山阙望潮横一线,石林架屋代千椽。人间写烂西湖本,谁信烟霞别有天。
《烟霞洞》 严廷桢(民国)
一径悠然夕照深,烟霞多处似云林。我来正值中秋后,亭台幽深隔仙凡。只嫌一事未全美,泉水清冷似井咸。
山西省山阴县
烟霞洞遗址位于山阴县北周庄镇燕庄村西北,坐落在宝峰山东麓山腰上。根据残存的4通石碑记载,嘉靖二十年(1514)、乾隆二年(1737)、道光二十九年(1849)都曾修葺。
主要建筑
陡峭的绝壁下有一块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10米的平坦之地。
6孔石旋的窑洞紧贴绝壁,成一字排开,没门没窗,山墙间有洞相通。距其不远处,是一个单独的石旋窑,窑洞的墙面上绘制着鬼判故事壁画,上下三层,每层5幅,形成连环画故事。壁画色彩厚重,以蓝、黑、白、绛红为主。因年久失修,两边山墙的部分墙皮已经脱落。
窑外有4通残缺不全的石碑,但字迹清晰。其中两通比较完整,叙述了道光二十九年重修烟霞洞的情形,且撰文、画匠、石匠等一干人一一铭刻。在一块残缺的石碑上,记载如下:“宝峰山烟霞洞,尤诸神凭依之处,亦怀邑胜境之区也,山之峻极奇形巍巍乎,一如太行之突兀……游其景者,有不心旷神怡其喜洋洋乎”。
在这7孔窑洞的上方,是一块狭窄之地,又碹了一孔石窑。窑前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过。窑洞内,洞顶和两侧墙面满绘壁画,洞顶水墨绘龙王兴云布雨画面,两侧墙体彩绘神仙人物壁画,画面构图合理,人物景象众多,有天宫楼阁、行云、流水、神仙等,色彩以白、绿、粉和黑为主,画面淡雅清新。可惜的是,壁画上有个别游人乱涂乱画的痕迹,“神灵保佑”,“一求百应”等条幅在壁画周边乱拉乱扯。
窑洞的后墙上,有一小门,可见石级蜿蜒而上,却被塌落的土石堵塞,已无路可走。
在绝壁的半当中,有一眼山洞。洞口下方是一细长的石缝,两侧有碗口粗大的小孔。其中一孔中插着半截木桩。
历史记载
相关资料记载,上了天梯,进了烟霞洞,如踏进神秘莫测的九重天,抬头瞻仰,上有宏君、三教、文昌、魁星;游目环顾,中供三清、关圣、观音、天尊、财神、罗汉;下供菩萨、三官、玄武、真武、二郎、岳王、五帝、八洞、玄坛、牛王、马王、灵官。
相关传说
当地流传着一个须生成仙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当地村民请一家有名的戏班子在烟霞洞下唱戏,一个唱黑脸的须生尚未卸妆,就走进烟霞洞。等他出来时,却不见了戏班子。他向进香的信徒打听,却被告知,300年前当地确有过这么个戏班子。须生这才明白,自己进洞游玩半日,世间已过数百年。他返身进洞,得道成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00:20
目录
概述
烟台昆嵛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