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北端,位于东经121°23’55”,北纬37°12'48”。地处胶东半岛黄海之滨,北出海中,南连陆地市区。东、北、西三面环海,是一座小山,总面积11.6公顷。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季风进退有序,四季变化分明。烟台山上有3万多株各类不同的树木,主要树种为冬青。
形成演变
烟台山古为荒丘,三面环海。
汉朝初期烟台山的位置还是一片水域,到了唐朝时期形成陆地。
位置境域
烟台山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北端,位于东经121°23’55”,北纬37°12'48”。地处胶东半岛黄海之滨,北出海中,南连陆地市区,东、北、西三面环海,是一座小山,总面积11.6公顷。
地理环境
地貌
烟台山属低山地貌类型,东西宽0.4千米,南北长0.25千米。总体来看,烟台山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即东北—西南向较开阔,山坡较为平缓,西北—东南向稍狭窄,山坡较为陡峭。最高处的海拔53米,海拔在5米以上的山体面积共计126184平方米。
气候
烟台山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季风进退有序,四季变化分明。
植被
烟台山上林木葱茏,花草繁茂,乔灌木错落有致。烟台山上有3万多株各类不同的树木,主要树种为冬青,沿烟台山东路向上行走有近200米长的百年冬青长廊林荫夹道旁的冬青树其树龄多在百年以上。还分布有雪松、白皮松、银杏、水杉、龙柏、云柏、捌柏、二球悬铃木(法桐)、槭、樗、榆、杨、桃、白腊、小叶朴、国槐、刺(洋)槐、酸枣、石榴、丁香、紫藤、无花果等树种,其中不乏百年以上的古树。新栽植的花草苗木诸如牡丹、芍药、月季、蔷薇、紫薇、白薇、连翘、樱花等种类繁多。
风景名胜
烟台山风景区以烟台山为核心建立国家3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狼烟墩台、灯塔、旗语杆、忠烈祠、民族英雄纪念碑、龙王庙、燕台石、石船、惹浪亭、观海楼和原各国领事馆旧址及附属建筑等。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保存完好。有亚洲现存最早的英国在其殖民地 “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等建筑,堪称近代建筑的宝库。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已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烟台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首先在烟台山上设立领事馆。随后,法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丹麦、西班牙相继在烟台山上设立了领事馆或代理领事,挪威、瑞典、荷兰、比利时、朝鲜、芬兰、意大利、奥地利则在烟台山下的海岸街及附近设立了领事馆或代理领事。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于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先后在山上有两处馆址,一处位于今烟台山宾馆处(已拆),一处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租用英国商人所建的西葛洋行,故又称西葛洋行旧址。
清同治二年(1863年),美国在烟台山设领事馆,先后在烟台山有三处馆址。前两处为租借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和商人房产,第三处为1896年自建馆。
清同治六年(1867年),丹麦于在烟台山设领事馆,现馆址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位于烟台山的北部。
清光绪二年(1876年),日本于在烟台山设领事馆,设馆后长期租赁烟台山上别国住宅作为临时办公场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烟台山的西北部,建造了一座欧式双层砖木结构建筑作为领事馆。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7月,英国人在烽火台原址建起一座灯塔,一直使用了80余年。1986年,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在原灯塔西侧,新建起了一座古堡式灯塔,塔高49.25米,通体乳白。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明朝时,倭寇是当地最大的外患,山东沿海武备松弛,军纪涣散,倭寇侵扰不断,民不聊生。据《福山县志稿》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袭扰,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的同时,在“北山”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这是当地有人称“熨斗山”“烟台山”。
19世纪末,“北山”“拉旗山”“燕台山”“烟台山”混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此后,其他名称逐渐消失。到20世纪30年代,统称为烟台山。
重大事件
清咸丰十年(1860年)6月8日,法国舰船驶抵烟台港湾,3000多侵略军侵占烟台,驻扎在烟台山。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7日,在各地民兵配合下,由东海独立团、乳山独立营、岜嵛独立营、牟平独立营和烟台大队等抗日武装组成的攻烟部队,于当晚10时许,将红旗插上了烟台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使英国在烟台通商口岸的特权越来越大,而且西方各国也纷至沓来,先后有17个国家在烟台山上山下划地建造领事馆、代理领事馆。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9日,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第一次解放烟台时英勇牺牲的烈士,在烟台山上修建民族英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