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蒸葫芦
汉语词语
烂蒸葫芦,汉语词语,拼音làn zhēng hú lu,表示饭食粗略,比喻生活俭朴。
解释
表示饭食粗略,比喻生活俭朴。
典故
原文
卢氏《杂说》:郑余庆召亲朋,呼左右曰:“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抝折项。”诸人以谓蒸鹅鸭,良久就食,每人前粟米饭一盂,烂蒸葫芦一枚。
意译
唐朝有个叫郑余庆的宰相,官位很高,但生活极其俭朴,而且为官清正廉明,所以德高望重。有一次,他忽然邀请几个亲朋官吏到他家吃饭。因为他一向不讲究衣食,更少请人吃饭,大家都觉得惊奇。第二天,人们为了表示对郑余庆的尊敬。一大早就到了他的府中。直到太阳升起老高,郑余庆才出来见客。他坐下后,与众人闲谈起来。午时,郑余庆把手下人叫来,说:“去告诉厨子,那东西要蒸烂、去毛,别把脖子折断了。”众人听了,都会心地互相看看,心想:“要去毛,不折断颈项,一定蒸的是鸡鸭鹅之类。”于是耐心地等着享用美味。终于等到了开饭的时候,众人大吃一惊,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个蒸熟的葫芦。郑余庆吩咐厨子要蒸烂去毛的正是葫芦。几位客人都是富贵中人,过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看到眼前的蒸葫芦,肚子再饿也难以下咽,但看见郑余庆吃得香,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后来,烂蒸葫芦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生活俭朴,也用来形容饭菜粗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9 16:42
目录
概述
解释
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