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志》是
阎连科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3年。
内容简介
一个名为“炸裂市”的市长邀请本土在京的著名作家“阎连科”回家乡撰写地方志。这个“炸裂县志”分十七章,分别为“舆地沿革(一)、与地沿革(二)、与地大沿革(一)、舆地大沿革(二)、变革元年、深层变革、较量、政权(一)、政权(二)、传统习俗、综合经济、自然生态、后工业时代、防卫事宜、文化、文物与历史、人物篇、新家族人物”等。反映耙楼山脉深处的叫“炸裂”的村庄,在改革开放之初,孔家和朱家经过激烈的较量,最后双方共同妥协利用。孔家虽发动号召让全村人对朱父唾痰致死,但朱颖却在选举村主任时出奇制胜获得高票。但孔明亮为了当村主任,不惜以与朱颖结婚成家为条件。最后孔明亮终于当上了村主任。炸裂村在村主任孔明亮和妻子朱颖的共同带领下,靠从路过的火车偷盗和全村年轻姑娘外出卖淫作娼发家致富、快速发展,由村变镇,由镇变县,由县变市,由市变超级大市,以牺牲人格、道德、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追求经济、规模和CDP的“中国故事”。
《炸裂志》的开头为“附篇”,介绍了主笔写“炸裂志”的起缘,编纂委员会名单,编纂大事记。最后一章为“主笔导言”,该志“交炸裂市政府和各阶层人员阅读审定,引起一片哗然,声讨和咒骂连连不断,使之成为炸裂私传私阅的一本市志奇书”。市长孔明亮恼羞成怒,打着火机烧掉了《炸裂志》书稿,说“有我和炸裂在,你就别想出版这本书”。当天下午作家从炸裂机场起飞回到京城,京城遭遇了六百年来不遇的大暴雨,“淹死了三十七人,塌陷了无计其数的房屋和人心。”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阎连科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30年来,当下中国这个社会表象上混乱、失序,30 年来的社会变迁历史有着超乎想象的复杂性,由此造成当代人普遍存在人格分裂等不良现象,社会文化中表现出来许多不良症候。
阎连科试图通过《炸裂志》探讨并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间变成如今的模样? 当代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状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人人都发出“人心不古”的慨叹,那么人心究竟不古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阎连科去韩国访学的时候,看到的一张讲座海报,上面的一堆韩文里突然跳出“炸裂”这两个大字,意为讲座已经人满为患。阎连科立即想到,如果有一个词能够形容中国这三十年来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炸裂”。
人物介绍
孔明亮
孔明亮是一位深谙中国权力规则的乡土政治精英,他富于野心与魄力,敢想敢干,毫无道德意识,具有浓厚的帝王气与流氓气。他的生活世界只有“权力”二字,在权力的异化下他的生命、人性逐渐被掏空,成为没有亲情、没有爱情、只有朝向权力的向上目光和为民众权力崇拜所带来的虚荣满足填充的空心人。
孔明耀
孔明耀是孔明亮的弟弟,他具有极强的军武威慑力,在部队成长,有着强烈的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倾向。他又有一番做大事的追求,心怀炸裂,放眼全球。孔明耀每日在办公室里用沙盘演练世界局势、思考战略,依凭炸裂发展的经济实力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在炸裂终于升格为超级大都市,举市狂欢的时候,这位心怀天下的军事狂人要实现他把红旗插遍全球的理想了。最终,孔明耀杀死孔明亮,带着炸裂的“人民”出征了。
朱颖
朱颖曾与孔明亮同台竞选村长,但不久后成为他的太太。朱颖是老村长朱庆方的独生女,很漂亮,很风骚,在她父亲死后离家出走,回来已是大富婆。她出去做小姐,后来还当上老鸨,开娱乐城赚了很多钱。她和孔明亮结为夫妻后,带领村里另一帮人跟着她发财。她让全村姑娘去大江南北闯天下,也就是下海做小姐,然后把钱运回来让家人享受。当参观团来观摩取经时,炸裂人不愿说是靠男盗女娼致富,就说是勤劳致富。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作为一部“个异化”的志史,《炸裂志》在具体的叙事中呈现为许多不同的维度。在最基本的层面上,《炸裂志》就是一部个人的野心史与奋斗史。在读者的眼中,那个亦正亦邪的孔明亮永远在朝前奔跑着:村长、镇长、县长、市长、超级大都市的市长……。孔明亮的一生几乎就是中国当代行政级别上的一场跳板游戏、一出纵向版的“超级玛丽”:跳一级阶梯吃一只蘑菇,规则就是越跳越高、越吃越大;若不是突如其来的死亡将一切终结,很难想象故事还会把他推到什么样的高位。还有那个投身行伍的孔明耀,从无名列兵到被将军接见,从无功无绩到特等功加身,从体制内的郁郁不得志到回乡后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其人生轨迹令人讶异。即使那个志向不大的大哥孔明光,也莫名其妙地就从小学教师升到了大学校长。这也是一部家族的爱恨纠葛史。个人的奋斗、村落的兴衰,与炸裂孔、朱两大姓的世代情仇紧密相连。孔家的四个儿子试图让炸裂姓孔;朱家女儿的打算,则是通过控制孔家的儿子们,把炸裂握在自己手中。世代对抗的两个家族,以联姻的方式把彼此的命运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爱与恨、情与愁扯不断也理不清。同时,正如书名的本意,这是一个城市的崛起史、创业史。炸裂,从一个贫穷的村落,一步步地发展、膨胀,由村改镇、由镇设县,最终竟然发展至地级市乃至超级大都市。
个人奋斗也好,家族的纠葛也罢,村镇县市的流变崛起也是一样,所有这些看得见的“志史”,织成了小说叙事的大网;而所有这些精心的编织,其意图都在“鱼”而不在“网”自身。《炸裂志》故事中这些多维度的“史”,最终都指向情节背后那个真正的捕捉对象:现在的时代。阎连科试图在书中缔造一部时代的崛起史、繁荣史,同时也是它的罪恶史、创伤史、荒诞史。这部“史志”中繁花似锦,这部“史志”中充满血脓。在这部历史中,能够找到几十年飞速发展的历史中种种的辉煌与苦痛:城市化过程中荒芜的土地、因发展而不再熟悉的家园、富裕和富裕背后的欺骗与屈辱、权力对个体的诱惑与异化……在这里,最初的发家致富靠的是扒火车这种赤裸裸的偷盗行径。在这里,“民选”的掌声淹没在威吓与贿赂的喧嚣之中。在这里,电死人的劣质电线因高额回扣而依然畅销。在这里,权力与金钱的诱惑使官员与人民都不惮于在最夸张的程度上卑躬屈膝。毫无疑问,《炸裂志》是弄虚作假的“志”,也是荒诞不经的“史”;但这部虚假的历史,却让每个人感到似曾相识,因为它直通一个时代繁华背后最隐秘、最不堪的秘密。因此,小说中的“炸裂”,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激烈变迁的寓言,更是中国人的心态由政治崇拜向着物质崇拜的“炸裂”的寓言。
艺术特色
从正面强攻到侧面迂回
发达的现代传媒取代了“讲故事的人”,事件信息以其惊人的数量与便捷的获取方式完成了对自身的祛魅,而现实事件的夸张和精彩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小说家的想象力。同时,过于靠近的时间影响了双眼的聚焦,经验的碎片化增加了整合叙事的难度。
在《炸裂志》中,阎连科是这样做的:他以写史的姿态面对当下经验,同时又把整个叙事通过“虚构”与“暴露虚构”的方式悬置起来。通过这种方式,阎连科人为地将经验对象疏离开去,从而以“非现实”的方式,对现实经验进行了某种抽象而生动的把握。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从正面强攻到侧面迂回”。阎连科首先是通过全书的基本结构创意。翻开目录会发现,《炸裂志》一书还真的是以“地方志”的形式作为自己的结构:开篇第一章赫然分为“主笔者说”、“编纂委员会名单”、“编纂大事记”三节,往后的章节也呈现为“人物篇”、“自然生态”、“政权”、“防卫事宜”等等的命名。然而,在方志传统体例的结构之下,阎连科铺展开的,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长篇小说故事。在这样的错位之中,文本完成了其对自身的逻辑颠覆。
在这之后,作者有意对故事自身的虚假性进行了揭破,从而在文本时空与现实时空之间拉开距离。空间上,小说对“炸裂”之外的地理坐标,有意识地作了模糊化的处理(如将国家另外的超级都市虚化成“北都”、“南都”),而炸裂又显然是一个想象的所在,这就使得整部小说的故事被搁置在一个鲜活却源自想象的空间之内——如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莫言的高密东北乡那样。时间上,《炸裂志》的故事时间本来是具有真实性的(明显设置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余年之中),但在正文之后,作者却对小说的基本叙事进行了颠覆:正文中,升级为超级都市的炸裂在一次集体性的癫狂中走向毁灭,孔明亮、孔明耀、朱颖等人也已经死亡,然而《炸裂志》的尾声部分中,孔明亮竟然又坐在市长的座位上焚烧掉了《炸裂志》的手稿。这种颠覆,是对文本时间线索的彻底否定,它相当于在小说最后明白地告诉读者:先前的叙事是出了错的!然而读者不可能知道那些线性行进的叙事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出错的,也不可能就此将整个故事抛弃,因此只能将小说时间作为与现实时间平行的另一段时间来接受。
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处有意加入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信息:作者本人的真实信息兀然跳出(阎连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甚至在小说的最后一段里还提到了北京的7·21暴雨。故事之外的极端真实,在实际效果上,起到了对主干故事的推离作用:它把虚构的叙事向真实世界之外更远地推开。如同一副三角支架,把虚构撑离地面,使之能够折射现实、呼应现实,又不必被现实所束缚。这样的处理方式,当然也算不得是阎连科的原创。“元小说”式的技巧来源于西方。这里的先锋小说家们早期的创作中,也早已进行过相关的实验。阎连科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本意不在于实验,也无意于挑战文体的边界,而是要以“虚构”为跳板,去到更高、更抽象、更自由的维度上表现时代生活的精神实质。通过此种方式,《炸裂志》以结构疏离了逻辑,以逻辑疏离了空间时间,从而将故事整个隔离到了一个作家在稿纸上开辟并主宰的异次元世界之中,在拉开足够的审美距离同时,又没有失掉现实生存的鲜活质感。
作品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炸裂志》的叙事从“震惊”出发,如受惊的野马,脱缰而去。也可以说阎连科在叙述中更为自由,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或许也可以说,他的叙事要用更加狂怪、荒诞的展开,要用“震惊”的连环套,让小说人物有共工的模样。
苏州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王尧:阎连科以其“神实主义”打破了既有理论的分类和垄断,重新发现小说,于是有了《炸裂志》。这是“当代中国”的又一个隐喻,是阎连科的世界观和小说方法论。读懂《炸裂志》,便读懂阎连科,或许也读懂了当代中国。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情感狱》、《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四书》等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等十余部,散文、言论集十二部;另有《阎连科文集》十六卷。曾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20余次。
入围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其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大利、荷兰、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20种语言,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