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llery preparation)在
步兵、
坦克冲击前,集中使用
炮兵对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火力突击,是
合成军队火力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杀伤敌有生力量,摧毁攻击点上及其附近的敌坦克、反坦克武器和火力点;破坏敌防御工事和障碍物;压制或摧毁敌指挥所、观察所、雷达站、通信枢纽和电子对抗部队;压制或歼灭敌炮兵、战术导弹兵和预备队。
历史渊源
炮火准备是随着火炮的发展和作战需要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明崇祯四年(1631),大凌河之役,后金军集中火炮60门,炮击3日,攻下明军防守的于子章台。这种打法已是炮火准备的雏形。在1809年的
瓦格拉姆之战中,法国拿破仑一世曾将100余门火炮编成炮队,集中火力轰击奥地利军的主要目标,为发起冲击创造了条件。
20世纪初,随着炮兵间接瞄准射击和集中射击方法的运用,以及突破阵地防御的需要,炮火准备才形成一个战斗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炮火准备持续时间往往长达数昼夜;后期,由于火炮数量急剧增加,突破地段的最大火炮密度每公里正面达150多门,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缩短到数小时。
索姆河会战中,英、法联军曾采用由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空中突击相配合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普遍采用航空火力准备,炮火准备成为合成军队火力准备的组成部分,突破地段的最大火炮密度每公里正面达300余门,炮火准备持续时间缩短到2小时以至几十分钟,火力压制纵深则由3公里增大到12公里左右。
50年代以来,火炮射程不断增大,有的国家军队还装备了战术导弹,炮火准备的压制纵深一般达到几十公里,可以压制对方防御的整个战术纵深及其以远的个别目标。在核条件下,还要求常规火力与核火力结合实施。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攻坚战中,炮火准备通常以打突破口为中心组织计划火力,火力区分为破坏射击和压制射击两部分。破坏射击主要用于摧毁攻击点及其两侧的工事和火力点,压制射击主要用于压制敌人第一线步兵和纵深内危害较大的炮兵。1948年10月,围歼驻守锦州的国民党军,炮火准备持续时间为45分钟,以40分钟的破坏射击打开了突破口,以5分钟的压制射击袭击敌第一线步兵,为步兵和坦克顺利突破创造了条件。在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1年11月攻歼马良山英军步兵第28旅1个营的战斗同,炮火准备65分钟,以30分钟的破坏射击摧毁敌前沿工事和发射点,以35分钟的急袭射击压制敌浅近纵深内目标并扫清障碍物,保障了步兵、坦克迅速夺占阵地。
实施要求
炮火准备通常以建制和加强的大部或全部炮兵,对防御之敌的战术全纵深实施,要求火力突然、准确、猛烈、短促。按预定计划,在统一号令下开始,于步兵和坦克发起冲击时结束。火力组成和持续时间,须根据合成军队的行动企图,敌方防御的性质和工事的坚固程度,进攻军队的火炮、弹药数量和发起进攻的方式,以及航空兵火力准备的任务而定。火力组成一般包括急袭射击和破坏射击。破坏射击可在急袭射击之前、之间或与急袭射击同时进行。对防御前沿的坚固工事、装甲战斗车辆,通常以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进行摧毁。对坚固的永备工事,可在炮火准备之外计划预先的破坏射击。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在保证毁伤效果的条件下力求缩短,以达成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必要时,以炮火假转移诱歼敌人。
炮火准备的火力应与其他军种、兵种的火力相协调,并与工程爆破相结合。炮火准备与航空火力准备结合进行时,应明确规定炮兵与航空火力突击的程序、时间、地域和目标。通常采取区分突击目标、时间、顺序的方法组织协同。炮火准备与核火力准备结合进行时,要以核火力为主组织协同。
组织与实施
炮火准备的基本任务:压制敌炮兵,特别是发射核弹的火炮;压制敌指挥所、观察所和通信枢纽,摧毁敌重要电子设备;消灭突破口及其两侧的装甲目标、有生力量和火力点,破坏敌防御工事;压制突破口附近的敌支撑点;压制敌预备队;必要时在敌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在炮火准备过程中,需加强观察,查明射击效果,必要时进行射击修正。
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时,炮火准备通常包括破坏射击和数次急袭射击。破坏射击,根据情况,在急袭射击之前、之间或同时进行,为有效地摧毁敌装甲目标,破坏敌防御工事,需适当增加破 坏射击的时间和火力。对坚固的永备工事,需在炮火准备之外计划预先的破坏射击。对敌防御前沿的坚固工事和装甲目标,通常以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进行摧毁。急袭射击一般进行数次,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火力最强。最后一次急袭射击的目标,通常包括敌全部炮兵、战役战术导弹和反坦克兵器,以及突破地段及其两侧的装甲目标、火力点和支撑点。对敌炮兵的压制,通常要求持续到冲击的步兵、坦克兵冲入敌前沿阵地之后。在保证对防御之敌可靠压制 的前提下,持续时间力求缩短。炮火准备的火力要与其他军种、兵种的火力相协调,并与工程爆破相结合。
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时,炮火准备分为预先炮火准备和冲击的炮火准备。预先炮火准备通常在攻击发起前一至数天进行,以部分大口径火炮和战役战术导弹,重点突击敌抵抗枢纽部、坚固 支撑点和永备工事。冲击的炮火准备,通常以破坏射击为主,使用大口径火炮、坦克和反坦克导弹进行直接瞄准射击,摧毁敌前沿的永备工事、火力点和装甲目标。急袭射击主要用以压制突破口及其附近敌支撑点的有生力量。登陆战斗和对岛屿进攻的炮火准备,通 常根据协同计划,由舰炮和舰船载火炮共同实施。
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军队装备的火炮和导弹数量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进,以及机械化兵团高速度进攻的需要,炮火准备的火力密度和压制纵深都将进一步加大,对毁伤程度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进行核火力准备时,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将进一步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