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炮台山
金堂县的景点
炮台山与云顶山夹江对峙,海拔844米。因清代咸丰年间曾挖出1尊铜炮而得名。其山形似五瓣莲花,所以又名莲花山。
炮台山东南龚家山岭斜亘,至龙爪岭与炮台山会合,很像一条飞龙猛扑莲花,被称之为“飞龙扑莲”。山两边又有两峰在鹰嘴岩遥相对峙,像一只飞跃而下的雄鹰护卫此山,被称之为“跃鹰护莲”,山形奇特优美,全山共有胸径逾尺的柏林300余亩,4万多株,林中有古寺加之山前后的地裂奇观和砂岩溶洞“天星洞”,形成了云顶石城风景区的又一处旅游景点。
灵开寺座落在炮台山顶,原名拈花寺,始建于清咸丰初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增修扩建,改名为灵开寺。原有伽蓝、弥勒、送子观音、大佛、祖师等8重佛殿及1所藏经楼。民国25年(1936)该寺悟道和尚圆寂,肉身不化,被供奉在藏经楼内。
文化大革命”中,神像、经书均被毁,仅存大雄宝殿和残破的观音殿。1985年,落实宗教政策后,由住持僧常太主持开展佛事活动,逐步复建庙宇。到1990年,共占地408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3条轴线,依山而建,从西向东。中轴线上为天王殿,然后依次是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右轴线上依次为钟楼、药师殿、五观堂、内客堂与厨房。左轴线上依次为鼓楼、大悲阁与西客堂。观音殿建于民国元年,为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全殿面宽5间,通高7.4米,素面台基高2台,有带栏杆垂带式踏道12级。后壁上还有“洪宪元年”碑刻一通。大雄宝殿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为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全殿面宽7间,通高7.4米,素面台基高0.8米,垂带式踏道5级。大悲阁为大殿怀观音殿间原有西厢房,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面宽3间,通高6米。
寺内其余殿堂均修复,山门巍峨多姿,殿堂布局整齐,多数楹柱均有楹联及名家题刻。整个山寺颇为清幽雅洁。寺内保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铸有蒲牢及多种纹饰,高1.25米、口径1.1米的古钟1口。寺内有1株奇特的桂花树,高约3米,1966年枯死,1985年复活,年年开花。为生物界一个奇迹。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炮台山景区.金堂县公众信息网.2009-12-08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23:1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