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防空兵技术
直接应用于炮兵和防空兵作战与建设的军事技术
炮兵防空兵技术,是直接应用于炮兵防空兵作战与建设的军事技术,主要包括炮兵和防空兵的武器装备及其研制技术、使用技术和维修技术。
技术简介
炮兵防空兵的武器装备包括火炮、火箭炮、编成内的导弹等武器和与武器配套的侦察器材、通信器材、射击指挥器材、训练器材、技术保障器材及运载工具等。炮兵防空兵武器装备研制技术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论证、设计、制造、 试验等方面的技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通信、射击指挥、训练等方面的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的操纵和控制技能;维修技术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维护保养、修理、保管、检测等方面的技术。
学科简介
炮兵防空兵技术学科包括火炮、火箭炮、导弹、雷达、指挥仪、射击、侦察、指挥、通信等多种专业,它以数学、力学、电子学、声学、光学、弹道学、军事运筹学等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许多学科专业为基础,具有与民用工程技术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特点。炮兵防空兵技术的发展水平、速度和规模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并受国家的经济实力、安全环境和军事战略的制约。炮兵防空兵技术是炮兵和防空兵作战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炮兵和防空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炮兵防空兵技术的发展水平是陆军作战能力和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战斗、战役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
装备使用
在侦察通信技术方面,雷达、激光、电视、夜视、自动化测地和数字传输等项技术,相继在炮兵防空兵侦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研制出多种侦察雷达、激光测距器材、侦察电视、微光和热成像夜视器材等,使炮兵可实施全天候侦察作业。惯性测地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化气象探测系统可为炮兵提供更有效的测地保障和气象保障。自动化情报处理系统等侦察装备,可迅速准确地提供综合情报信息。这些新的侦察手段与传统的侦察器材结合使用,可以构成完整的侦察体系,实施全天候、大纵深的目标侦察,及时提供准确的目标情报。采用数字通信、卫星通信、超高频无线电通信等技术,保障了炮兵防空兵的信息传输。80年代出现的炮兵战术C3I系统,可以将侦察通信装备与射击指挥系统构成一个整体,实现信息传输、情报处理、战术决策、武器控制全程自动化。
射击指挥
在射击指挥技术方面,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炮兵射击指挥系统,采用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初步实现射击指挥自动化。80年代以来,射击指挥系统进一步小型化,提高了可靠性、灵活性和机动性,并具有某些战术计算和辅助决策功能。炮兵射击指挥系统的使用,使射击方法和射击指挥程序趋于简化;先进的侦察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使炮兵射击精度明显提高,火力反应时间大为缩短,由过去的以分为单位计算变为以秒为单位计算。
训练技术
在训练技术方面,电子计算机、激光、电视、自动控制等项技术应用到炮兵防空兵训练领域,出现了多种训练模拟器材和训练辅助设备。主要有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炮兵防空兵战术训练模拟器、射击训练模拟器,采用电视、录音、录像技术制成的形象化训练器材和教学设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制成的无线电遥控靶标和遥控目标显示设备,以光电技术为主制成的火炮、导弹操作检查器材等。采用这些新的训练设备和器材 ,使训练更加接近实战,提高了训练效果,减少了武器磨损和弹药器材的损耗,降低了训练费用。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教育训练管理和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组织训练,使炮兵防空兵训练管理更为科学化。在武器装备操纵和控制技能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自动化情报收集处理系统和射击指挥系统的应用,使武器装备的操纵、控制技能简化。许多以往由多人协同才能完成的操纵和控制过程,2020年单人即可完成,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维修技术
火炮、火箭炮、导弹等炮兵防空兵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已成为研制论证时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武器装备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使维修技术和维修过程简化,便于进行野战维修。无损探伤技术和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炮兵防空兵的主要装备不解体即可实施全面检测,并能确定受损部位和受损程度,便于采取维修措施。有的仪器能自动显示故障的性质或部位,使检测和维修更为方便。系统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武器系统的检测程序简化,发现和排除故障的时间缩短。先进的专用野战维修器具的应用,提高了炮兵防空兵部队的野战维修能力,使某些以往必须运回后方修理的火炮、器材,可以在战场上及时修复,保证了作战使用。采用自动化擦拭工具和自动换油注油技术,提高了火炮车辆维护保养的自动化程度。
发展历史
在明代中期以前,中国的炮兵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落后于欧洲。16世纪20年代开始引进欧洲的佛朗机,17世纪初引进红夷炮。清代的火炮技术没有大的发展,与欧洲炮兵技术的差距进一步增大。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才正视这种差距,19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欧洲的火炮制造技术,制造出后装滑膛炮,19世纪末制造出架退山炮和带驻退机的管退火炮。
20世纪初到30年代,研究仿制了野炮、榴弹炮、平射炮。辛亥革命后到20世纪40年代国民党政府生产过迫击炮、炮弹和光学观测器材,其他炮兵武器装备都靠进口,维修技术和使用技术也是仿效外国的。在此期间,主要使用光测侦察手段,并建立了测地、气象、照相勤务分队,还使用过航空侦察手段。
技术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进外国的武器生产技术,建立起中国的炮兵防空兵武器生产体系。50年代研究仿制出迫击炮、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及其配套的弹药、器材。60年代自行设计制造出加农榴弹炮、火箭炮、无坐力炮及其配套的弹药、引信,并开始生产自行火炮,制造出地地战役战术导弹、车载地空导弹以及一系列侦察器材和专用车辆,还研制出模拟式射击计算机。70年代自行设计制造出反坦克导弹和性能较好的光学观测器材、光电测量器材,还研制出多种高射炮火控系统。80年代,中国炮兵防空兵武器装备研制技术、使用技术、维修技术趋于成熟。研制出炮兵射击指挥系统和野战防空情报指挥系统并开始装备部队。采用先进工艺和材料,研制出性能较先进的压制火炮、反坦克炮、高射炮以及地地战役战术导弹、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地空导弹。
压制火炮的火控系统有较大的改进,火力反应速度、射击的准确性以及火炮的机动性能,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口径火炮配备了带有电子引信的子母弹,提高了反集群坦克的能力。反坦克炮可击穿80年代装备的主战坦克。高射炮与便携式地空导弹组成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并配备了光学、雷达、光电等多种火控系统。研制出半自动寻的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的射击精度有较大提高,并配备了多种战斗部。
多种模拟训练手段的使用,使炮兵防空兵部队的训练更近似实战,加快了训练进度,提高了训练效果,减小了武器磨损。炮兵武器装备的可维修性的提高,缩短了野战修理时间,并改善了维修质量。不解体检测技术和系统自检技术得到应用,有的武器系统的故障判断、保养和修理已初步实现自动化。
主要影响
炮兵防空兵技术对战略战术的影响 古代火箭、火铳、火炮是早期出现的远射火器,主要用于攻城和要塞防御。约在15世纪火炮开始用于野战,使白刃格斗为主的战斗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并使步兵与炮兵、骑兵与炮兵的协同成为组织战斗的重要内容。
17世纪炮兵在野战中主要以火力支援步兵机动作战和切断对方供应线。19世纪初大量使用了机动方便的火炮,炮兵可以伴随步兵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促使长期沿用的战术发生变革,产生了新的作战方法。19世纪末,炮兵火力成为压制、歼灭敌人的重要手段。炮火运用和诸兵种的协同成为影响甚至决定战斗、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
合同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炮兵间接瞄准射击技术和防空兵技术的出现与广泛使用 ,促进了合同战术的发展 。在炮兵可以远距离实施间接瞄准射击之后,火力威胁大大增加,迫使步兵采用隐蔽的阵地攻防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炮火准备往往成为突破对方防御和取得主动权的重要战斗阶段。在冲击、突破对方防御阵地和实施纵深战斗中通常进行有力的炮火支援,炮兵成为陆军火力突击的骨干力量,在苏联曾被誉为“战争之神”。
防空兵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反空袭和反空中侦察成为一种贯穿于整个战斗、战役过程的作战行动。野战防空武器机动能力的提高,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大量装备炮兵部队,使炮兵防空兵可以伴随装甲兵和摩托化步兵高速机动,提高了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火力突击能力和对空掩护能力,丰富了合同战术的内容,促进了合同作战理论的发展。
导弹和火箭武器的发展,对作战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的使用,将炮兵火力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战役纵深,成为打击战役纵深目标的有力武器。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的核弹头和远射程火炮的核炮弹的巨大毁伤能力,迫使部队的配置更为疏散。反坦克导弹成为抗击装甲目标的重要兵器。
地空导弹不仅能抗击各类飞机的攻击,还能对某些导弹实施拦击,扩大了防空兵对空作战的范围,迫使对方改变空袭方式。导弹和火箭武器的发展,使炮兵防空兵火力在合同作战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15:47
目录
概述
技术简介
学科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