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炭,汉语一级字,读作炭(tàn),部首是火,五笔是mdou,其本义为木炭。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他案切《正韵》他晏切,𠀤音叹。《说文》烧木馀也。从火,岸省声。《玉篇》灺也,火也。《礼·月令》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
又涂炭,涂泥也。炭,火也。《书·仲虺之诰》民坠涂炭。
又蜃炭。《周礼·秋官·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
又《正字通》石炭,卽今西北所烧之煤。《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徐陵春情诗》石炭擣轻纨。
又烰炭,俗作麸炭。《白居易诗》日暮半炉麸炭火。《本草》煎药焙火宜用麸炭。
又悬炭,古𠋫气法也。《後汉·律历志》权土炭放隂阳。日冬至阳气应则景长极,黄钟通土炭,轻而衡仰。日夏至隂气应,则景短极,蕤賔通土炭,重而衡低。《淮南子·天文训》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梁𥳑文帝诗》月晕芦灰缺,秋还县炭枯。
又姓。《西京杂记》炭虬,长安人。
方言汇集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粤语:taan3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7 17:33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