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炎帝的陵寝
炎帝陵,即炎帝的陵寝。炎帝的活动范围很广,北边的黄河流域,南边的长江流域,都有其踪迹。这样广泛的活动足迹,也决定了炎帝陵的南北纷争。
综述
炎帝陵共有四处,其中黄河流域的有三处,长江流域有一处。
具体内容
湖南炎陵炎帝陵
炎陵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宋太平兴国年间(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自此,炎帝陵就在酃县范围内。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酃县改名为炎陵县。
陕西宝鸡炎帝陵
宝鸡炎帝陵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
炎帝又号称神农氏,神农氏族部落初始活跃地应在姜水,后以姜水为活动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因此在天台山、常羊山、蒙峪沟、九龙泉、清姜河、炎帝陵、炎帝祠多个地方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炎帝神农氏从出生、死后安葬的炎帝文化链条。《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传说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最初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以经营农业著名。在宝鸡已发现关桃园遗址(8000年前)、北首岭遗址(7100年前)、姜城堡遗址等古文化遗址40多处。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状大的过程。
河南商丘炎帝朱襄陵
炎帝朱襄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东6公里的大仵乡朱堌寺村。
据《辞源》注:“朱襄氏炎帝之别号。”《吕氏春秋》和《路史》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寰宇记》“陈有株邑,盖朱寰之地。”据《柘城县志》载:“朱襄氏之陵在县城之东,久淤。”
山西高平炎帝陵
高平炎帝陵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高平炎帝陵内有发现最早的炎帝陵石碑,该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落款为“生员申道统立”。
明嘉靖年间《续修炎帝后妃像增制煖宫记》碑载 :“炎帝神农氏陵庙,历代相传,载在祀典,其形势嵯峨,林木深阻久矣,吾邑封内之胜迹。”故关炎帝行宫内明成化十一年(1475)《重修炎帝行宫碑》记载:“神农炎帝行宫盘基在故关里村前,肇基太古,无文考验,祠在换马村东南,见存坟冢,木栏绕护,然祠与宫相去凡七百余步矣。”高平县志记载:“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帝尝五谷于此,后人思之乃作陵,陵后有庙,春秋供祀,现石桌尚在。”明郑藩朱载育在《羊头山新记》一文中写道:“山之东南曰故关村,村之东二里曰换马镇,镇东南一里许有古冢,垣址东西广六十步,南北袤百步,松柏茂密,相传为炎帝陵,有石栏石柱存焉,盖金元物也。”
参考资料
炎帝陵.中国台湾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15:07
目录
概述
综述
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