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风险评估
环境科学术语
灾害风险评估是对生命、财产、生计以及人类依赖的环境等可能带来潜在威胁或伤害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判定出风险性质、范围和损失的一系列过程。
原则
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必须要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原则。一般情况,灾害风险评估要遵循下列原则:
灾害风险评估是为了风险治理以及防灾减灾的需要。而评估质量直接影响着防灾减灾方案的科学性和防灾减灾决策的正确性,客观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思想,按照客观事实进行评估。
(二)科学性原则
根据灾害风险发生的客观规律性来识别区域风险,找出灾害风险存在的客观条件、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然后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由此制订科学防灾减灾方案和措施。
(三)评估指标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选取指标,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因为它直接决定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正确性与否。评估指标要系统地反映风险因素,评估指标的系统、全面、简明、正确、具有可操作性,是评估的基础,否则评估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
(四)评估方法合理性原则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何根据灾害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这需要评估者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在对各类评估方法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各类方法的原理、特点、需要的参数等,然后选择比较合理的、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
(五)参数的科学性原则
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往往涉及很多参数,如评估权重。只有科学地确定评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参数,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六)可操作性原则
风险评估的方法必须与现有的资料相配套,或者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果评估方法和现有资料不相配套,则风险评估不具有可操作性。
(七)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原则
规范的评估过程是评估结果客观性和正确性的前提条件。灾害风险评估要遵循评估的流程和原则,符合评估规范,这样评估结果才科学可信。
内容
(一)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估
评估区域大气、水、岩石、生物等内部及相互之间作用的稳定程度,诊断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量化甚至时空化,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底参数。例如,一场强烈地震发生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地区,可能形成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灾害链;短时强降雨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山地丘陵区,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而发生在平原城市地区,则更容易造成内涝。
(二)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
评估致灾因子的强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概率远大于内陆地区,其概率可能为1年3-5次,而内陆地区可能3-5年出现1次。
(三)承灾体脆弱性评估
评估承灾体受到自然灾害风险打击时的易损程度和恢复能力。例如,地震灾害中,同一烈度区内,土木结构的房屋容易出现倒塌,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倒塌的可能性较土木结构小很多;妇女、儿童、老人在自然灾害中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
(四)综合风险损失度评估
评估区域承灾体在一定危险性的灾害风险事件下损失的大小。例如,某省正常年景下,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可能导致5亿到8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偏重年份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8亿到15亿元。
在上述内容中,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基础,而风险损失评估则是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
流程
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需要遵循一般的流程。即确定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般情况下灾害风险评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风险评估目标
确定风险评估目标是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风险评估目标是评估工作的方向和基准。灾害风险评估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区域防灾减灾或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而定,在确定目标时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灾害的因素,也要考虑区域或者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背景,目标不能太大,否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不能太小,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另外,还要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结构化,做到目标明确。
(二)收集数据
在确定灾害风险评估目标之后,就要收集整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可以通过调查或者到有关部门,如气象、海洋等部门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也可以通过过去类似项目的经验总结或者记录中获取这些数据资料,还可以通过相关研究中取得资料。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数据资料,都要客观真实,具有较好的统计性。
原始数据收集之后,必须对其进行整理。也就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为能够反映实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三)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在整理好所有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数据以后,就要确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要根据评估模型实际需求,根据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要求建立,同时还要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全面、科学。建立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指标体系的筛选和甄选、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定性变量的数量化等环节。
(四)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
根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风险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型,具体包括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权重确定、评估规则构建等环节。
(五)风险等级判别
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根据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得到风险评估值。接下来需要确定风险评估基准,进行风险等级判别。
(六)评估结果的检验
对于评估结果进行检验,并判别所选的评估模型、评估指标、有关标准、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做一些修改,对于一些评估步骤需要重新计算。
(七)评估结果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评估报告,提供有关评估结果,为区域或者社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风险评估通常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所谓定性评估,即不对灾害风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只做定性比较。定性评估往往依靠评估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灾害风险做出定性评估。
目前,已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与评估
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与评估是目前最常见的方法,其数据资料易于获取,方法简便可行。在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如灾害风险指数计划(DRI)、全球灾害高发区(Hotsports)等,均是采用基于指标体系的风险建模与评估的方法。但是,采用该方法无法模拟复杂灾害系统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可能会导致一些风险估计值不准确。
(二)基于GIS的风险建模与评估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灾害风险进行建模和评估,并且对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具有可视化的功能。根据需要评估区域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特征,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如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然后选取合适的栅格尺度,分别建立不同的图层,并将各个指标图层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叠加,最后计算出各个栅格的风险指数,并将灾害风险图示化。
(三)基于情景模拟的风险建模与评估
区域的灾害情景尤其是综合风险的灾害情景是复杂的,基于灾害情景模拟可以从不同的灾害类型、不同的承灾体和不同的时空角度出发,构建若干情景,在建立动态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对区域灾害风险的动态评估。基于情景模拟的风险建模与评估可以直观地体现灾害情景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影响。
(四)基于概率的建模和评估
在深入分析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与灾害强度和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灾害风险概率与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曲线,对风险进行建模和评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18
目录
概述
原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