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灵霞洞浅窄石洞辟建而成寺庙,日大正6年(西元1917年) 德心和尚奠基创建,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竣工,安奉释迦牟尼佛、伽叶菩萨、阿难尊者、观音菩萨、韦驮菩萨、关圣帝君诸神佛。日昭和7年(西元1932年),正殿门口修建一座牌楼,左右两侧门上方各题「山虚」「水深」二字,为德心和尚之手笔,每逢春季来临,洞前山谷一片云海,山在虚无飘淼中,谷地流泉,水深莫测,故曰「山虚」「水深」。又在云海飘动时,霞光万道,穿过云隙直射山岩,此时五色彩云,变化万千,故取名「灵霞」。1971年,在金刚寺与海会庵相助下,完成今日由长生桥上山之三公尺中型车道,并增辟洞前广场香客房。
特徵:浅窄石洞辟建而成寺庙,庙门牌楼西式风格独特建筑
建筑
灵霞洞为一浅石洞构筑之寺庙,其内主祀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等。灵霞洞的特色是拥有特殊的巴洛克式牌楼立面,在狮头山诸佛寺中算是一朵「奇葩」,显示了兴建的时代建筑物受洋式风格影响。
立面牌楼有三个拱圈,以混凝土外头洗石子为构造,柱间有维多利亚彩色瓷砖作装饰,牌楼上为装饰繁复的山墙(女儿墙),虽然以洋风为主,但装饰主题却相当本土化,主要有鲤跃龙门、狮子、石榴、仙桃等传统吉祥图腾。女儿墙中央题「灵霞洞」,左右题「山虚」与「水深」等字,是德心和尚所题;每逢春季庙前一片云海,洞前小溪流泉漩洩,因云雾掩盖,观似水深莫测,故题之。当阳光照射,云海飘动,霞光万道照射岩壁,五彩缤纷随云海飘动挪移,气象万千,因而取名灵霞洞。
灵霞洞内为石壁,没有牌楼面的装饰,不过倒是悬挂了彩绘名匠邱镇邦所绘的十八罗汉画板,显示兴建当时,新竹地区的匠师多有参与。
灵霞洞前视野甚为宽阔,可以看见宝山、新竹等区域,天气清朗时,尚可见到新竹外海,景观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