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岳寺
北京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岳寺(Lingyue Temple),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称白贴山院,金代改称灵岳寺。
历史沿革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灵岳寺始建。
五代时遭战乱破败,辽代重修灵岳寺。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灵岳寺重修。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灵岳寺重修。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灵岳寺重修。
1954年,大雄宝殿一佛二菩萨像背被拆毁。
建筑格局
灵岳寺寺院坐北朝南,为二进院落,虽体量较小,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厢配殿和钟鼓楼等殿阁楼宇一应俱全。寺的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院内有古松(油松)一株,山门外有古槐(国槐)一棵,有院墙,全院方砖铺地,形成了一处完整的四合院。
主要建筑
文物遗存
据《门头沟文物志》记载,“斋堂镇灵岳寺白铁山上,原有一座建于元至元三年(1266年)的云庵禅师寿塔,塔旁有妙明禅师灵塔,石质八角形幢塔,全高2.1米。座上有仰莲,幢身上刻佛像,檐下有覆莲,八面刻字。二塔均已无存。”2017年,灵岳寺西北部的山坡中发现元代妙明禅师塔幢残石,后被运至灵岳寺院内保存,石幢已残碎成六块,汉白玉石质,楷体字,八棱形。底座为八边覆莲花瓣形,亦残毁数块。
经复原,妙明禅师塔幢应是一座由底座、幢身、七级塔檐及塔刹组成的汉白玉石质密檐塔。底座为八面三层结构,基之上有束腰须弥座,束腰部每面刻护塔狮子头,上边是圆形三层仰莲花瓣承托塔身,幢身八面,幢身上部为七级密檐及八瓣双层莲瓣塔刹。
元妙明禅师石塔幢残石的发现还原了灵岳寺在元代的法脉传承,关于妙明禅师的记载,弥补了文献缺失。作为曾任灵岳寺第二代住持的妙明禅师,在担任住持期间完成了对灵岳寺的重建,使香火得以延续。
历史文化
据《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记载,灵岳寺修建之后,许多朝拜之人从各处涌来到灵岳寺进香。许愿的、还原的、观光的各种人络绎不绝。这些善男信女长途跋涉,到斋堂歇脚用餐成为惯例。那时候斋堂还没有名字。佛教把用餐的场所称为“斋堂”。“斋堂”经久历年成为村子的名字,再后来又成为镇政府的名字。斋堂南边的“马栏村”,曾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斋堂东南的“火村”则是为香客们提供饭食的地方,是一个大伙房。因为灵岳寺的存在而衍生了村落,并影响成名。
文物价值
灵岳寺的殿堂梁架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京西山区的特色,是北京地区很有价值的古建筑,对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寺庙建筑有重要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2003年12月11日,灵岳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灵岳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灵岳寺西北部的山坡中发现元代妙明禅师塔幢残石,后被运至灵岳寺院内保存。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灵岳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
交通路线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距离灵岳寺约66.2千米,驾车约99分钟到达。
参考资料
灵岳寺.北京市文物局.
宗教文化.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9 2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