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褐土
地质学术语
灰褐土土壤类名。又称褐色森林土、灰褐色森林土。半干旱、干旱地区,气候较温凉湿润的山地森林灌丛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本省主要分布于东北至东南部的峡谷坡地带,其次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南北两侧山地也有零星分布,海拔高度2200--3300米,最高抵4300米。植被为青海云杉、青木干、圆柏、山杨、桦树等树种组成的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林下草灌茂盛。主要成土过程为腐殖质累积过程、弱粘化过程及弱至中度淋溶作用。土壤剖面由凋落物层(O)一腐殖质层(Ah)一粘化层(Bt)一钙积层(Bk)一母质层或基岩(c或R)构成。Ah层厚20一40厘米,黑褐或棕褐色,粒团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30一240克/公斤,Bt层厚30一50厘米,浅灰棕色,中至重壤,此层以下有时出现白色菌丝状Bk层,自上而下呈中性(或微酸性)至微碱1生。分3个亚类:(1)淋溶灰褐土,森林郁闭度大,O层厚2--10厘米,土体潮湿,Ah层有机质含量100一170克/公斤,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中性;(2)灰褐土;O层厚2—4厘米,Ah层有机质含量50一70克/公斤,剖面上部无石灰反应,碳酸钙淋至100厘米以下,自上而下呈中至硪陛反应;(3)碳酸盐灰褐土,多发育在圆柏林温性灌丛下,0层厚2厘米左右,Ah层有机质含量30一50克/公斤,20厘米以下即见钙积层,全剖面有石灰反应,呈碱性。该土类区为青海省重要的林业基地和旅游区。
基本信息
如淋溶作用比褐土弱,粘化作用不如褐土明显,土壤颜色比褐土灰暗,腐殖质积累作用比褐土强一些。它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旱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处在褐土地带的更西面。
灰褐土的分布
主要零星斑块或稍大片状分布在山西的五台山、吕梁山,内蒙古的大青山;宁夏的贺兰山、六盘山,甘肃的祁连山、兴隆山,青海的青石山、唐古拉山,新疆的西部天山,帕米尔、西昆仑山等山地的阴坡、半阴坡部位。海拔高度大体在 1500~3000米之间。灰褐土分布的范围虽广,但实际面积不大。 灰褐土地区的气候比褐土地区凉爽、干旱,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类型。灰褐土由于分布在山地上,一方面土层薄,坡度大,石块多,另一方面气温较低,发展农业生产不如褐土地区好。灰褐土是我国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
兴隆山的灰褐土
剖面分化明显,地表为一较厚的森林残落物层,腐殖质层厚约20—30厘米,黑褐色或棕褐色,粒状或团块结构,并有白色霉状物;淀积层厚约30—80厘米或更厚,暗棕或浅褐色,质地较粘,紧实,块状或棱块状结构,结构体表面有时有黑褐色腐殖质块;向下一般过渡到钙积层,石灰多呈白色假菌丝状。表层有机质含量10—20(25)%,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大于1.5;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0—8.0,阳离子交换量为20—60毫克当量,胶体为盐基饱和,且以钙离子为主;剖面中部粘化层粘粒含量比上下层高出0.5—1倍以上,土体硅铁铝率4.6—5.2。在分类上,将它作为褐土与灰黑土间的过度类型。土壤肥力较高,适宜发展林业,是我国西北山地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保护区内土壤主要是石质山地发育的灰褐土,此外尚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和新积土。没有完整的分布带,往往是由于坡向的关系成地带性土壤复区。峡中山坡因地势较高,降水多,气温低,蒸发弱,植被盖度大,土壤主为灰褐色。由于地势和坡向的差异,引起气候和植物的变化,发育着不同的淋溶灰褐土。阴坡林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主为千枚岩、玄武岩、砂砾岩、火山岩等残积物、坡积物以及黄土物质等。一般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为1.63%,但土层较浅。阳坡次生林地和灌丛地的地带性土壤为碳酸盐淋溶灰褐土。成土母质与阴坡相同,但由于处地坡度较大,排水性好,光照充足,蒸发快,而碳酸盐反应强烈,多呈碱性,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差。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因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低,植被多以灌丛、草本为主,故土壤由亚高山草甸土过渡到高山草甸土。前山各峡口东、西两侧的缓坡地带,属黄土母质上发育的栗钙土,黄土层堆积较厚,植被稀疏,蒸发量大,土壤干燥,有机质含量低,壤质疏松,透水良好,土层深厚但肥力较差。PH值为8,呈强石灰反应。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已经查明有大型真菌109种、高等植物1022种;蜘蛛昆虫类1135种、高等动物160种。它们是保护区可更新的资源,也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主体。保护区原为道教圣地,可供旅游参观的景点很多,它们和复合生态系统主体一样,都应注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21:30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灰褐土的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