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木莲(学名:Magnolia sumatrana var. glauca (Blume) Figlar & Noot.)是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26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白平滑。单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窄椭圆形或窄倒卵形,花被9片,乳白色或乳黄色,内质,稍厚。聚合果卵形,有种子5-6枚。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形态特征
常绿
乔木,高达26米,胸径80厘米,
树皮灰白平滑。单叶互生薄革质,倒卵形,窄椭圆形或窄倒卵形,长10-20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长10-20厘米,宽3.5-6.5厘米,直径2厘米,花被9片,乳白色或乳黄色,内质,稍厚。聚合果卵形,有
种子5-6枚。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成熟时,假种皮红色。
产地生境
灰木莲适生在北热带与南亚热带地区。幼龄时稍耐荫,中龄后偏阳,适生在海拔800米以下,土层疏松、深厚,湿润肥沃的砂页岩发育成的砖红壤性土、砖红壤性红壤或红黄壤,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年积温6000-8000℃,绝对低温-2℃,年降雨量1200-2700毫米的地方。在土壤干旱、瘠薄的地方生长较差。
原产于越南及印度尼西亚;中国广东、海南和广西于1960-1963年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采种
9-10月种子成熟。但开花多,而结果甚少。选择13-15年生的优、良植株作采种母树。种子成熟的特征,果实由浅绿色变为黄绿色,稍微裂,即可采种。采回的果实应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阴干,待果开裂后,用木棍轻敲和翻动,种子即可脱出。用细沙搓去假种皮,洗出的种子,混湿润细沙贮藏备用。出种率23%,种子千粒重40-50克,发芽率70-80%。
播种
早春2-3月播种,采用条点播,条距25厘米,粒距5-7厘米,覆土厚1-1.5厘米,并盖一层薄草。每亩播种量8-9公斤。播后20天种子开始发芽出土,苗期要加强管理。一年生苗高达50-60厘米,径粗达0.6厘米以上,可出圃定植。每亩产苗1.5万株左右。
栽培技术
选地
灰木莲喜温喜湿喜肥,造林地宜选择在北回归线以南丘陵山地,土层疏松深厚、肥沃湿润的山坡中下部酸性土壤。
定植
先清山后穴垦,挖植穴50厘米×50厘米×35厘米,株行距3米×2.5米,造林密度1500株/公顷,雨后阴天定植。除纯林栽培外,还可营造混交林,但要严格控制阔叶树的比例。灰木莲与尖叶杜英、黄桐、木荷、马占相思等混交,混交比例为1:3或1:4,即灰木莲占20-25%,其他树种占75-80%,可采用行带混交或均匀错开,照顾均匀,株行距2-2.5米。
管理
灰木莲早期速生,植后应加强抚育管理及施肥工作,头3年,每年4-5月和9-10月进行2次铲草松土,春夏季节和抚育每株施复合肥100克,以后每年铲草或割草1次,直至郁闭成林。到6-7年生,林木开始分化,此时应协调种间关系,合理间伐,促进林分增长,以利培育中、大径材。
病虫防治
病害
幼苗易发生
根腐病,防治方法:①种子、插穗消毒。播种前,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000倍液浸种5小时;插穗基部也可用同样浓度药液浸1小时后扦插。②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克均有良效,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③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40%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8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
虫害
灰木莲病虫害不多,主要虫害苗期有
蝼蛄、
大蟋蟀咬食幼苗。防治方法为毒饵诱杀,毒饵是57%辛硫磷0.25千克,麦麸1.5-2.5千克,加适量水拌匀成团,以撒出去能散开为适度。傍晚撒在苗床周围,杀灭蟋蟀、蝼蛄效果都好。
主要价值
灰木莲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笔理细致,易加工,切面光滑美丽,干燥容易,可供建筑、家具和胶合板等用。树形整齐美观,枝叶茂盛,可作城镇、公路和四旁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