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草科(学名:Juncaceae)是
单子叶植物纲、
百合目下的一科。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常密集丛生;常具根状茎。叶基生或同时茎生;叶片扁平至圆柱状,披针形,线形,有时退化呈芒刺状;叶鞘开放或闭合。花组成聚伞、伞房、圆锥或头状花序,稀为单生,小型,两性,整齐;花被片6,2轮交互排列,革质或干膜质;雄蕊6,稀为3,花药底着,具有4个孢子囊,纵裂;花粉粒具3核,单孔;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1或3室,花柱单一,柱头3分叉。蒴果,裂成3瓣;种子多数或3枚。有8属约300种,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常生于潮湿地。中国产2属约90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西南地区较多。
多年生或稀为一年生草本,极少为灌木状(如灌木蔺属 Prionium)。根状茎直立或横走,须根纤维状。茎多丛生,圆柱形或压扁,表面常具纵沟棱,内部具充满或间断的髓心或中空,常不分枝,绿色。在某些种类茎秆常行光合作用。叶全部基生成丛而无茎生叶,或具茎生叶数片,常排成三列,稀为二列(Distichia 属和 Oxychloe 属);有些多年生种类茎基部常具数枚低出叶(芽苞叶),呈鞘状或鳞片状;叶片线形,圆筒形,披针形,扁平或稀为毛鬃状,具横隔膜或无,有时退化呈芒刺状或仅存叶鞘;叶鞘开放或闭合(Prionium 属和 Luzula 属),在叶鞘与叶片连接处两侧常形成一对叶耳或无叶耳。
花序圆锥状、聚伞状或头状,顶生、腋生或有时假侧生(即由一直立的总苞片将花序推向一侧,此总苞片圆柱形,似茎的直接延伸);花单生或集生成穗状或头状,头状花序往往再组成圆锥、总状、伞状或伞房状等各式复花序;头状花序下通常有数枚苞片,最下面1枚常比花长;花序分枝基部各具2枚膜质苞片;整个花序下常有1-2枚叶状总苞片;花小型,两性,稀为单性异株,多为
风媒花,有花梗或无,花下常具2枚膜质小苞片;
花被片6枚,排成2轮,稀内轮缺如,颖状,狭卵形至披针形,长圆形或钻形,绿色、白色、褐色、淡紫褐色乃至黑色,常透明,顶端锐尖或钝;
雄蕊6枚,分离,与花被片对生,有时内轮退化而只有3枚;花丝线形或圆柱形,常比花药长;花药长圆形,线形或卵形,基着,内向或侧向,药室纵裂;花粉粒为四面体形的四合花粉,每粒花粉具一远极孔;
雌蕊由3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1室或3室,有时为不完全三隔膜(胎座延伸但不及中部);花柱1,常较短;柱头3分叉,线形,多扭曲;胚珠多数,着生于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上,或仅3枚(地杨梅属),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具双珠被和厚珠心。果实通常为室背开裂的蒴果,稀不开裂。种子卵球形、纺锤形或倒卵形,有时两端(或一端)具尾状附属物(常称为锯屑状。在地杨梅属则常称为种阜。);种皮常具纵沟或网纹;胚乳富于淀粉,胚小,直立,位于胚乳的基部中心,具一大而顶生的子叶。染色体:通常染色体基数是:地杨梅属x=6;灯心草属x=20。
灯芯草科约8属,300余种,广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热带山地也有。常生长在潮湿多水的环境中。灯芯草科最大的灯心草属和地杨梅属,广布于北半球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其余几个小属则产于南半球。中国有2属93种,3亚种和13变种,全国各地都产,以西南地区种类最多。
本科植物有些可编席、帽和制绳索;有的供药用,如灯心草、
野灯心草等。灯心草茎髓含三肽类为y-谷氨酰-缬氨酰-谷氨酸,并含芹素(api genin,为5,7,4'-
三羟基黄酮)及多糖类。功能利尿通淋,清热安神。灯心草的茎髓又可做灯心、枕心。
灯心草科的系统位置,学者们的见解尚不一致,有些人认为灯心草科与百合科有密切关系,可能与鸭跖草科一类同源于百合科的原始类型。另一些人根据近来关于气孔(器)和导管分布的资料,不同意上述见解。
灯心草科的特点在于导管通常出现在所有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中和具有 2个副卫细胞的气孔。根据这两种情况,灯心草科类似于鞘叶草科(Restionaceae)、莎草科和禾本科,而明显地不同于百合科,因为百合科没有副卫细胞,而且导管主要限于根部。
灯芯草(学名:Juncus effusus)是多年生
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茎短,匍匐性,秆丛生直立,圆筒形,实心,茎基部具棕色,退化呈鳞片状鞘叶,穗状花序,顶生,在茎上呈假侧生状,基部苞片延伸呈茎状,花下具2枚小苞片,花被裂片6枚,雄蕊3枚,雌蕊柱头3分歧。褐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种子黄色呈倒卵形。灯心草也是药用植物,其茎髓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水渗湿之功效,可用于淋病,水肿,心烦不寐,喉痹,创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