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彩(潮州花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在元宵燃放花灯始于隋代,潮汕地区的这一民俗就是由隋代的中原文化而来的。
潮汕元宵游花灯,历来盛行。花灯也成为潮州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工艺品。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中,有元宵观花灯一节,这故事发生在明代中叶,故可知潮州花灯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如《荔镜记》“睇灯” 一折,就说“三街六巷好灯棚”。清嘉庆《澄海县志》引旧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仕女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又说:“今俗元夜,各祠庙张灯结彩,竟为鳌山,人物台榭如....竞赛花灯。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刊的《班曲荔镜戏文》有“三街六巷好灯棚”唱词,佐证了潮州花灯的繁盛。
清代中期小说《蜃楼志全传》对18世纪与19世纪间的潮州花灯有这样一段描述:“羊角灯当空明亮,玻璃灯出格晶莹,五彩灯绣围珠绕,八宝灯玉嵌金镶,飞虎灯张牙舞爪,走马灯掣电烘云,鲤鱼灯随波跃浪,狮子灯吐雾喷烟,麒麟灯群兽率舞,凤凰灯百鸟朝王,绣球灯明珠滴漏,仙人灯海气蒸腾,一切如意灯、二龙戏珠灯、三光日月灯、四季平安灯、五福来朝灯、六鳌驾海灯、七夕乞巧灯、八蛮进宝灯、九品莲花灯、十面埋伏灯,闪闪烁烁、高高低低、斑斑斓斓、齐齐整整。正是炫人耳目真非假,着相虚花色是空。”这虽则是文学作品,却来自生活,也可说明当时潮州花灯已较为出名了。
清宣统二年(1910年),灯色艺人杨云楼、杜松创作的《红楼梦》《白盂玉》两座屏灯参加南京赛会获奖。以后,蔡有南、陈典等艺人所创作的花灯、屏灯曾先后在国外展览。
1928年,林乐笙等创作的《凤仪亭》、《打金枝》等屏灯在新加坡展出《长坂坡》《水淹金山寺》《王昭君和番》《甘露寺选婿》《重台别》等10座屏灯在伦敦展出。
1935年为香港制作的《三气周瑜》《九曲黄河阵》两座大屏灯和《皇姑考察》、《狄青取旗》等屏灯先后在香港和加拿大展览。
新中国成立后,潮州花灯艺人多次为福建、江西、四川以及广州等地制作花灯。此外,还为电影配制各类花灯。1964年《三打祝家庄》参加全国21省市花灯巡回展览。
文化特征
元宵佳节闹花灯是潮州民众的赏心乐事,元宵伊始,高潮则在正月廿四前后三夜,一直要闹近10个昼夜。鼎盛时期,全城共有200多屏大花灯,连同龙凤灯、鱼灯、果子灯共达数百之多,分八社游行。
较早的潮州花灯是以竹作架,用绢绸裱成空心人物,表面淡施粉彩,描绘衣饰,夜间灯火点于其中,透照出来,绰约动人。
随着花灯艺术的发展,历代民间艺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不断推陈出新,使这朵艺苑奇花越发美丽可爱。他们以铁线扎成人物的躯壳,然后像真人般穿上精心绣制的绚丽多姿的衣裳,配上和谐的景物和辉煌的灯光,以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情节为题材和内容,组成层叠有致的花灯屏,更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成为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爱的特种工艺品。此后又有艺人别出心裁,以盛装的真人杂处花灯人物间,以真乱假。
潮州的花灯艺术纷繁讲究,单其用材就近千种。而其艺术表现更是细致入微:在形式上,可分为“热灯”和“素灯”两大类。“热灯”又称“战灯”,“素灯”又称“文灯”。前者讲究盘弓走马姿态;后者着重表情关目。
制作工序
潮州花灯主要以竹、铅线、丝纸作骨架,用绸缎、丝绢、花边绣品作衣饰,制作工艺包括构思、扎胚、装裱、装饰、组装(大型或活动型花灯等)流程。
潮州花灯分为挂灯和屏灯两大类,前者悬挂用,后者陈设于案台。制作工艺是挂灯采竹篾、铅丝、木板条等为原料,扎作、搭制成各种灯色骨架,裱糊上白纸、纱绸,然后彩绘画图其上。题材多为小说故事、岁时花果之类。挂灯造型,有圆灯笼、宫灯及水果灯、鱼灯、走马灯、双喜灯等各类动物、果瓜之造型灯色。屏灯是安装屏座之上,并罩以玻璃框罩,四面可观赏,又称纱灯。题材多为故事人物,采立体造型。人物头部:50厘米以上人物,其头部多采纸塑脱胎,彩绘脸面五官,饰以毛发;50厘米以下的人物,头部多用泥土塑制,绘彩五官和发式。人物身躯用细竹篾、铅丝扎作造型,穿着绸布服饰。古代戏曲故事人物,常饰以精工绣制的绫绢绸缎袍服,并绣饰以金花银边,穿戴盔甲、袍带、鞋帽以及一应物件,如刀、枪、剑、戟、马匹、亭楼殿阁、桥榭栏栅、木树石山等等,形成一座完整的戏台演出之场景。
题材作品
潮州花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彩扎的立式屏灯,二是彩绘的挂灯。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灯屏,它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表现题材,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形象等,做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加以映衬。挂灯以藤竹木和金属条片做成框架,外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在表面彩绘诗画图文,再依造型需要镶嵌装饰缨络、螺钿、珠串、铜片等,呈现出古雅典丽的风格特色。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潮州花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作为节庆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潮州文化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传承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潮州花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潮州地区传统民俗逐渐淡化,导致花灯展示平台日益减少;花灯老艺师年事已高,年轻人不愿继承传统工艺,导致花灯制作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潮州花灯使用的季节性较强,从业者不能以此为主业,导致花灯研发与创新的滞后。凡此种种,使得潮州花灯陷入濒危困境,亟待抢救。
传承人物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公布,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潮州市湘桥区图书馆)获得“灯彩(潮州花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彩(潮州花灯)”项目保护单位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潮州市湘桥区图书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3年2月19日,由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文联主办、中共连平县委、县政府、中共洪梅镇委、镇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广东省第二届花灯文化节”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举办,展会上展出了潮州花灯作品。
2019年1月30日,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兴宁市委员会、兴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第七届花灯文化节暨兴宁首届花灯文化旅游节在梅州兴宁市正式举办,本届展会上展出了潮州花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