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庙庙会
中国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
火神庙庙会是古老的中国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历史上,石家庄郊区每年有13家18次庙会,解放后逐渐减少,最具特色的要算孙村火神庙庙会。 碑文载,孙村火神庙始建于明仁宗洪熙元年,也是石家庄一带惟一的一座火神庙。庙内火神紫脸红髯红发紫袍,一手持铜一手托赤蛇,身后饰以火苗围成的光环,大殿壁画除日值皮、时值皮外均与火的故事有关。
火神庙庙会活动
活动时间
孙村火神庙庙会为阴历四月二十八日,不少善男信女在庙门前早早就搭起了很多神棚,神棚披红挂绿吊牌匾,装饰得十分讲究。神棚内供奉着各路神仙,昼领先燃烛不断,加之焚纸池内不停地烟火,使庙会整日笼罩在蓝色烟雾与焚烧香纸的味道之中。神棚外围是各种民间花会、杂耍的表演场地。再外层就是各路云集来的商贾小贩们摆设摊位的交易场所及请来的连台大戏了。庙会上买的、卖的、看的、玩的十分热闹。嘈杂的声音传出好远好远,所以,人们又称孙村火神庙庙会为“响庙”。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活动内容
庙会的花会活动大多与火有关——点天灯、上灯山、打铁花、喷火树、闹花灯、火流星、走线火龙等。使庙会文 化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
通常由火流星开圆场。二几十个火流星把式将一对对流星轮旋得溜圆,形成无数火红的圆圈。伴以急促的锣鼓声,或头顶平旋或背后斜旋或左右麻花旋,一声呐喊,流星一齐腾空飞起,所有的流星手来个前滚翻再接住流星绳锁继续旋舞。旋出呼呼的风声带出拖长的火苗……直博得围观人喝彩声不断。不过,在诸多活动中,最为精彩最为热闹的要数走线火龙和点天灯了。先就走线火龙而言,五六丈长的两条龙,通身由带着活页的金属鳞片做成,每具鳞片为红色并饰以金边,中间挖一皮球大圆孔。透过圆孔和时时掀动的鳞片,显出龙体内燃烧的烛光。一人手持红绣球(蜘蛛精)翻着筋斗跃入场内,引起二龙戏蛛。鼓催龙急,二龙上下翻舞,全身鳞片发出“哗啦啦“的声响。高潮时,手持龙头的人点燃串于龙体内的火药捻儿,顿时,龙口和鳞片一起喷射出一束束火星,谓之金龙发恕,随后,两条龙口同时咬住“红蜘珠”就地摆弄,以示二龙降经。继而上场的是点天灯——三十多根两丈高的杉木杆顶端点燃着尺把长的缯头大蜡,散戳于场内。无数荷花灯串舞于“天灯”之下,伴以欢快的锣鼓,时而团聚于一起成圆椎形,谓之“灯山”,时而摆出“天下太平”或“江山千古”字样。整个场内灯海起舞,人声喧闹,气氛十分热烈。
孙村火神庙庙会一般历时五天,规模之大绵延到周围几个村子,所以自古有“孙村过大庙,邻村跟着闹”的说法,不过,自日寇侵华后,庙会的盛况一下衰落下来。“走线火龙”也在民间绝迹了。随着省城建设的飞速发展,孙村几乎被“裹”在市区之中。至于火神庙庙会,其规模只是一台大戏几棚杂技演出了。(转自瀛商网)
相关记载
活动来源
据传,清咸丰六年,庙会期间恰逢西北风大作。刮倒的旗杆砸坏了不少神棚,引起了“火烧连营”。乃后就有迷 信的人们传出了“缘由”,说什么庙门前的神棚挡住了火神爷的去路,特别花会舞蹈是奉敬火神爷的,火神爷却看不见,享受不到,结果被惹恼的火神爷,弄出这场火灾……在迷信思想的主宰下,第二年,庙前就腾出一片很大的开阔地,专供各种花会舞蹈的表演使用,意思是好让火神爷独享其乐。
活动场面
四月二十八是正庙,也是花会艺术活动的高潮。从傍晚开始直到下半夜,一班表演接一班表演,声势大,气氛浓,景象十分壮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12-11 21:09
目录
概述
火神庙庙会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