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补河,又名达勃河、火溪河、白马河,
长江支流
嘉陵江支流
涪江的支流。位于中国四川省绵阳市
平武县,发源于平武县西北与松潘县邻近的色润坪,纵贯平武北部白马藏区,在平武县枕流乡铁龙堡大桥汇入涪江上游。全长112公里,流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源短流小、较大的支流有黑水沟、小河沟、长白沟、梅家沟、洋洞河沟、大白河沟、自一沟、萨拉沟等。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夺补河又名火溪沟、白马河,为涪江左岸支流。《平武县志》认为夺补河发源地有二:西源发源于
王朗自然保护区内平武县与九寨沟县(原南坪县)界山(夺补河与九寨沟长海子的分水岭)的东坡,河流从南向北流,至大窝凼纳北来支流转为南东方向;东源发源于王朗自然保护区竹根岔,从南向北流。《四川水利》文章认为平武县境西北部与松潘县邻近的色润坪。两源于牧羊场以西汇合。向东南流经白马乡、藏区(王坝楚)、木座藏族自治乡和木皮乡,于平武县城北9公里枕流乡铁龙堡大桥(古名垂虹桥)处注入涪江。
河道特征
流域地处高、中山区。米仓山西段的摩天岭,山岭绵延,峰峦重迭、河道下切,谷深坡陆、地势险要;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海拔高程5588米,最低处海拔高程940米,相对高老差,由于河流侵蚀强烈、河谷下切很深,河床狭窄,水面宽仅30~100米;两岸坡度较陡,一般为30~50度,呈V形河谷。河床平均比降达27.3%。系涪江九大支流中最陡者,河水奔泻、水流湍急、险滩甚多、干流河道总落差3060米。
水文特征
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次为融雪补给年平均流量4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4.25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952毫米,为涪江流域径流深494毫米的1.92倍。径流受降水影响,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不均。汛期所占比重较大。流域内工矿企业甚少。污染很微,水质良好。仅汛期浑浊度较高,平时色泽透明,无臭无毒,可供工农业用水、人畜饮用及水产养殖。
夺补河河口年平均流量40.7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12.7亿立方米。河床落差2485米,平均比降23‰,水能理论蕴藏量35.15万千瓦。夺补河还是县境除涪江干流以外河道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
主要支流
源短流小、较大的支流有木座乡境内的黑水沟。长27公里;木皮乡境内的小河沟,长37公里。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其余还有长白沟、梅家沟、洋洞河沟、大白河沟、自一沟、萨拉沟等。
治理开发
夺补河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水能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很差。对其水能资源有关部门曾规划分五级开发:王坝楚、南一里、八洞沟、河口、阴平电站:五级电站总利用水头1170米,总装机31.2万千瓦,年总发电量18.1万千瓦时,并在王坝楚修建龙头水库、总库容2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8亿立方米。进行多年调节。
航道航运
平武县位干涪江上游,境内溪流纵横,山林茂密,物产丰饶。当地人民利用涪江水流之便,向中坝、绵阳以至合川、重庆输出山货土产。
据清道光版《龙安府志》记载,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平武知县孙位“见平邑山林茂密,多潜野兽,害民稼穑。捐廉淘河,木运始开。”自此,县内开始大规模开采森林并利用涪江及其支流河道外运木材。水运木材主要有单木漂放和扎筏漂放两种方式。清乾隆年间起,今阔达乡境内的筏子头就成为重要的筏运起始点。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县内水田河富绅刘荣经当地土司允准,在火溪沟金光岩开设“荣号木厂”,采伐木材沿河漂放外运,直至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八年(1882年),火溪沟番民金文有与世袭土司王辞承合伙开设“承有木厂”,在火溪沟内伐木制板,筏运出境。
泗耳沟俄若居一带也曾建立木厂,漂运或筏运木材出境。民国时期,利用涪江及其支流外运木材的活动较清代更盛。在县城和南坝形成两处固定收漂扎筏码头。县城码头以收集火溪沟、水晶堡、小河营一带地方的漂木,然后扎筏外运。南坝码头则收集县城以下涪江各支流如高村老河沟等地的漂木以及从林农手中收购的木材,扎筏外运。平武、南坝码头的木材多筏运至中坝。平通河流域的木材,则多顺江而下,流放至青莲场码坝港。其余各月则无船只往来。
解放后,1950年代初,县人民政府批准一些个体户在南坝与中坝之间从事个体船运。1953年后,川北森工局等国营森工企业进入县境大规模伐木,通过涪江及其支流河道外运木材,漂运、筏运木材的数量不断增加。
流域概况
夺补河流域岩层出露较齐备,自震旦纪过第四纪岩层均有出露。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和褶皱错综交替、岩层破坏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较差。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大、溶蚀较严重、地下水补给范围广泛、沿河流两岸以降泉形态出露、水质以HCO3-Ca和HCO3-Ca-Mg型淡水为主。流域处于松雅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史志记载累见近代以1976年8月16日及23日松潘平武连续两次发生的7.2级地震最为严重。2008年5月12日的
汶川地震(8.0级)平武也受灾严重。
流域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凉爽;气象特征随高程升降面明显变化,呈立体气候特点。平武县城位于流域下游。据平武县气象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38℃,7月平均气温24.4℃,极端最高温度36.5℃(1966-06-25)极端最低温度-7.3℃(1955-01-6),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4572C。无霜期255天,日照时数1371小时,绝对湿度13毫巴,相对湿度71%。热量随高度递减。海拔2000米时年平均气温只有7.6℃,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减流城界至3070℃,无霜期只有140天。海拔3500米以上已无夏季,呈“三春迟幕,松峰积雪,六月如银”的景象。年降水量85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12月至次年5月仅占20%;夏季多雨。6月至11月约占80%。年平均陆面蒸发量220毫米、年均水面蒸发量1050毫米。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低温、暴雨、有时还出现阴雨、大风、冰雹等。
流域含平武县藏区的白马、木座、木皮等乡,人烟稀少、耕地稀疏,总人口约7000人(2000年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白马乡是白马藏族聚居地,“夺补”即古代对白马藏族族名的译音,或作“夺皮”、“达希”、“迭部”等。其语言、服饰、风情都独具一格。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森林面积广阔、多为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松、桦树、杂木等。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有铁、锰、铅、锌等矿。平武县至九寨沟县(原南坪县)的公路沿夺补河延伸,是赴九寨沟风景区的另一重要通道。
在流城上部有全国闻名的
王朗自然保护区,面积2.77万公顷、北邻
九寨沟风景区、西邻
黄龙寺风景区。王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主。区内有兽类63种、隶属6目21科,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小熊猫、免狲、猞猁、金猫、云豹、林麝、毛冠鹿、马鹿、水鹿、弥猴等11种;属三类保护的有斑羚、岩羊、鬣羚、大灵猫、小灵猫等5种。鸟类有89种,隶属7目21科、其中画眉种类多达18种,是灌从鸟类的主体。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