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火
彝族传说人物
济火(175年—238年),彝名妥阿哲,或谓济火是彝族传说人物。相传,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时,水西彝族远祖酋长济火(彝名“妥阿哲”)曾于黔西北和滇东北部分地区亲迎蜀军,在今贵州西北积粮通道,协助平孟获有功,受封为“罗甸王”。
人物简介
济火(175年—238年),也称济济火、火济,尊称将军,汉代牂牁人,为南中罗甸彝族默部君长勿阿纳第六世孙,系水西(黔西)安氏、芒部(镇雄)陇氏彝族土司之远祖。济乃父名,火乃已名,众称济火将军。济火深目身长,面黧色而白齿,以青布帛为囊,笼发其中,若角状。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诸彝戴之。
人物事迹
济火居于显贵地位,握有大权,用楚吐城(成都)制的名帛,祭奠自己之祖宗,于是进占了四十六个山庄。“按卧龙先生的谋略,要联结勿阿纳的后裔,攻城如摧枯拉朽;野占则呐喊称强。”蜀汉建兴三年(225),济火闻诸葛武侯南征,即率众往芒部之大草坝(今彝良境)迎接武侯师,积粮通道,助帝出征,遂随军佐武侯平西南夷,“视为贤能老臣。在楚敖山(七星关附近)设宴,给卧龙先生接风,与他盟誓,本帅所统帅的人,都听命令,若有反叛之心,叫他不得好结果。”红日东升就出发,分三路进军,济火领中军,对叛逆者进行征讨之后,捷报频频传来,济火很高兴,“彝君长的江山多麼绚丽,阿哲家的辖地,将永世繁荣,如阳光灿烂,堪称乐土。”在攻打孟获时,穿着皇家所赠的冠冕袍带,俨然一位王侯。战斗勇敢,亲擒孟获,立功于军前,得武侯赞赏。建兴丙午四年(226年)封爵酬功,蜀汉后主刘禅封济火为罗甸王,世长其土,勒四十八部,部之长曰头目,其等有九,曰九扯,最贵者曰更苴,皆属济火统辖,即后,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年)牂牁界中普里(属贵州)革僚叛,济火受后主诏,率众讨平之,进而拓其境地。时,济火年已耆艾,帝赐给缕银鸠杖(龙头拐杖),以宠异焉。
济火既平普里,令其件父克之子柏墨长之,是为卤氏大宗。夷谓宗为主,而呼主为革,呼普里为白勒,故谓普里诸卤为大革。火世居闵(今云南东川一 带)。南梁太清三年(549年),济火闽支第二十世,由闽(今云南东川)向东北扩展,据今水城、大方、黔西地带。相传,济火死后,葬于大定城东之火焰山,故后人称火焰山为济火峰。
至清代,水西地方曾设祠祭奠济火。1981年,在大方县城西响水柯家桥出土济火纪碑,高0.52米,长0.65米,已移至大方县文化馆,全碑镌彝文242言,残存174字,清代有拓片,原件存西南民族学院图书馆。立碑时代待考。载《昭通彝族人物》。
参考资料
.大方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14:5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