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镭雕机,是用激光束在各种不同的物质表面打上永久的标记。打标的效应是通过表层物质的蒸发露出深层物质,或者是通过光能导致表层物质的化学物理变化而刻出痕迹,或者是通过光能烧掉部分物质,显出所需
刻蚀的图案、文字。
镭雕介绍
镭雕是指
激光雕刻,是通过
激光束的光能导致表层物质的化学物理变化而刻出痕迹,或者是通过光能烧掉部分物质,显出所需
刻蚀的图形、文字;按照雕刻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点阵雕刻和矢量切割。
镭雕类别
加工类型
“
热加工”具有较高
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它是集中的能量流)照射在被加工材料表面上,材料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在照射区域内产生
热激发过程,从而使材料表面(或涂层)温度上升,产生变态、熔融、
烧蚀、蒸发等现象。
热变形等作用。例如,电子工业中使用
准分子激光器在基底材料上沉积化学物质薄膜,在半导体基片上开出狭窄的槽。
激光波长
灯泵浦
半导体
光纤
CO2
紫外
钇铝石榴石
准分子
绿光
标记技术的比较
半导体镭雕机
特点
其发光源采用的是半导体列阵,所以光光转换效率非常高,达到40%以上;热耗损低,无需单独配备冷却系统;耗电少,1800W/H左右。整机性能非常稳定,属于免维护产品,整机免维护时间可达到15000小时,相当于10年免维护,没有
氪灯的更换,无耗材。
配置
CO2镭雕机
功能特点
应用范围
技术参数
YAG镭雕机
性能特点
利用高速扫描镜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图像扫描,完成精美的标记;设计合理,做工精细,外观高档;可根据用户要求配置数控旋转头、自动夹具、上下料生产线;自动完成日期、流水号,可标刻
条型码;可进行
数据通讯、联网。
应用范围
适用种金属、
金属氧化物、玻璃、塑料等,应用于轴承、芯片、手机按键、钟表、
不锈钢餐具、钻头、电器面板、电表盘、U盘、
电脑键盘、电池、电子、通讯、电器、仪表、工具、精密仪器、饰品、钟表眼镜、五金水暖、建材、汽配等。
技术指标
应用领域
行业推荐
行业应用
适用材料
使用说明
开机
关机
解决方法
注意事项
氪灯更换
回顾展望
“激光”一词是“LASER”的意译。LASER原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 on of radiation取字头组合而成的专门名词,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光激射器” 、“光
受激辐射放大器”等。1964年,
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贴切、传神而又简洁,得到我国科学界的一致认同并沿用至今。
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至今,在全国激光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激光科技领域,并在产业化上取得可喜进步,为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早期阶段
1957年,
王大珩等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所
光学专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 仪器机械研究所(简称“光机所”)。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
邓锡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早在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肖洛、汤斯关于激光原理的著名论文发 表不久,他便积极倡导开展这项新技术研究,在短时间内凝聚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研究 队伍,提出了大量提高光源亮度、单位色性、
相干性的设想和实验方案。1960年
世界第一台激光器问世。1961年夏,在
王之江主持下,我国第一台
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此后短短几年内,激光技术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先进成果。各种类型的固体、气体、半导体和化学激 光器相继研制成功。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一系列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如腔的Q突变及转镜
调Q、
行波放大、铼系离子的利用、
自由电子振荡辐射等)纷纷提出并获得实施,其中不少具有
独创性。作为具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质量等优异特性的新光源,激光很快应用于各技术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通信方面,1964年9月用激光演示传送电视图像,1964年11月实现3~30公里的通话。工业方面,1965年5月
激光打孔机成功地用于
拉丝模打孔生产,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医学方面,1965年6月激光视网膜焊接器进行了动物和临床实验 。国防方面,1965年12月研制成功激光漫反射测距机(精度为10米/10公里),1966年4月研制出遥控
脉冲激光多普勒
测速仪。表一:
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激光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和当时国际水平接近,一项创新性技术能够如此迅速赶上世界先进行列,在我国近代科技发展史上并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尤其是能够把物理设想、技术方案顺利地转化成实际
激光器件,主要得力于光机所多年来在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方面积累的综合能力和坚实基础。一项新技术的开发,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是很难形成气候的。
重点发展
激光科技事业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领导和科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张劲夫提出建立专业激光研究所的设想,很快得到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的批准。主管科技的
聂荣臻副总理还特别批示:研究所要建在上海,上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有利于发展这一新技术。
1964年,我国第一所,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激光技术的专业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当年12月在上海召开全国激光会议,张劲夫、
严济慈出席并主持会议,140位代表提交了103篇学术报告。
1964年启动的“6403”高能钕玻璃激光系统、1965年开始研究的高功率激光系统和核聚变研究,以及1966年制定的研制15种军用激光整机等重点项目,由于技术上的综合性和高难度,有力地牵引和带动了激光技术各方面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激光科技事业,虽然也遭遇了“文革”
十年浩劫,但借助于重点项目的支撑,仍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并取得可贵的进展。
改革后
行业探索
尽管早在60年代已在加工(
激光打孔)、医疗器械和测距等方面出现了激光产业的雏形,然而当时只是零星的、分散的小量研制性生产,未能形成气候。真正得到重视并实质性起步,还是在改革开放发后,特别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下,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激光产业。
1987年1月,中国光学行业协会成立,后改名为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其下设有激光分会。据1998年该行业协会对我国激光产业状况的调研统计,全国主要激光产品生产单位约100多家,从业人员6400人,人均销售额12.5万元,主要分布在湖北、北京和上海。我国的激光产业由1988年的1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8亿元,平均年增长22.3%,10年总销售额达41.2亿元。1998年出口1120万美元,占总值的11.6%。
按国际惯用分类方法,激光产品包括
激光加工、医疗、印刷、
光存储,测距准直、检测、文娱教育中的各种激光仪器和设备,
激光器件和通信用激光组件,以及激光用材料元器件和部件等11类。在我国,销售额最大的是
激光测距和准直,发展最快的是激光加工(近两年来YAG 激光加工设备以46%-60%的速率增长,达9000万元,超过了CO2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医疗市场开发较早,曾以高速度增长,但现正处于低谷,销售额在5500万元徘徊。高端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国外产品占领,但
天津大学开发的TD-98型
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机以质量取胜,通过了
美国FDA认证并批量出口。1998年激光器分类表明固体激光占37.4%,
半导体激光占18.5%,呈现出固体激光市场旺盛,半导体激光迅速增长的趋势。二极管
泵浦的
固体激光器(脉冲、连续、单模稳频、微片、倍频)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激光科研力量相对较强,而激光产业尚处幼稚产业阶段,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大力促进我国激光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占有更多份额,是广大激光工作者面临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结束语
经过38年的努力,我国激光技术有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锻炼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这支队伍遍布科研、高校、产业部门和企业、地方,科技人员达数千人,包括一批学成归国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20多名两院院士。可以预计,我国激光科学技术在21世纪必将有更辉煌的发展。在ICF激光驱动器、高功率
化学激光器、半导体
泵浦的
固体激光器、超短超强激光器、
激光测距测卫、
人工晶体和激光产业等方面,我国激光科技工作者将锐意创新,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