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拼音:à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篆文。形声字。本义是指水边地。原本澳是江海边的凹陷处,后引申为港湾。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多用于地名如:
澳门(简称“澳”)。
形声字。从水,奥声。水边地。此字始见於篆文。奥声,表示声音。在六书中属於形声。此字左边为“氵”(水),表示与水相关;右边为“奥”意思是幽深,指“澳”为江海边凹进去的地方,后引申为港湾,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宋史·河渠志六》:“镇江府傍临大江,无港澳以容舟。”
“水边”引申为“用水洗刷”,因此引申为“刷洗”(动词)。《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米台精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嗡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隈厓也。其内曰澳。其外曰鞫。鞫旧作隈。今正。尔雅说厓岸曰:隩隈厓。内为隩。外为鞫。郭以隈字上属,厓字下属。以许订之,郭非是。部隈下曰:水曲隩也。隩下曰:水隈厓也。亦隈厓联文。隩与澳字异而音义同。今毛诗聸彼淇奥字作奥。古文假借也。毛诗曰:奥,隈也。此言水曲之裏渊奥然也。大雅:芮鞫之卽。笺云:水之内曰澳,水之外曰鞫。鞫谓水曲之表圜穹然也。鞫之双声为居穷切,故伛偻之状曰鞠竆,曰匑穷。水曲之表如弓,故曰鞫。韩诗、汉志作𨸰。字林作㘲。俗本尔雅改鞫为隈,因或取以改说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