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黄杉(Pseudotsuga forrestii Craib)是松科黄杉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褐灰色,粗糙,深纵裂;大枝近平展。叶条形,较长,排列成两列,直或薇弯。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8厘米,径4-5.5厘米;种子三角状卵圆形,稍扁,长约7毫米,种子连翅长约种鳞的一半或稍长。球果10月成熟。
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褐灰色,粗糙,深纵裂;大枝近平展;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绿黄色(干时红褐色),通常主枝无毛或近无毛,侧枝多少有短柔毛,二、三年生枝淡褐色或淡揭灰色。叶条形,较长,排列成两列,直或薇弯,长2.5-5.5厘米,宽1.5-2毫米,先端钝有凹缺,基部楔形、扭转,近无柄,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气孔带灰白色或灰绿色;横切面上面有一层疏散的皮下层细胞。
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5.8厘米,径4-5.5厘米;中部种鳞近圆形或斜方状圆形,长2.5-3.5厘米,宽3-4厘米,上部圆或宽三角状圆形,基部近圆形或楔圆形,鳞背露出部分无毛;苞鳞露出部分反曲,中裂窄长而渐尖,长6-12毫米,侧裂三角状,长约3毫米,外缘常有细缺齿;种子三角状卵圆形,稍扁,长约7毫米,上面无毛,下面有不规则的细小斑纹,种翅长约种子的两倍,中部宽,先端钝圆,
种子连翅长约种鳞的一半或稍长。球果10月成熟。
澜沧黄杉曾被E. H. Wilson等误为
台湾黄杉(P. wilsoniana Hayata)。两者的区别显著,不应视为同种。其主要区别在于该种的叶较长,长达5.5厘米;球果中部的种鳞近圆形或斜方状圆形,基部近圆形或楔圆形;苞鳞先端的中裂特长(长达12毫米);种翅长约为种子的两倍,种子连翅长仅约种鳞的一半或稍长。
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德钦、维西、丽江、贡山和兰坪)、西藏东南部(察隅)及四川西南部(冕宁和西昌)。生长于海拔2400-3300米高山地带或生于针叶林内。喜夏凉多雨,冬春干冷,春旱严重的气候,土壤为棕色森林土,pH值5.5-6.5。
研究:澜沧黄杉为古老的第三纪植物,现有分布区也是典型的残遗分布,与台湾黄杉、西昌黄杉为近缘种。三者之间的间断分布,反映了近缘种之间的地理替代现象,对古地理和古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渐危种。仅见于云南、西及四川毗邻的局部山地。由于树干高大通直,材质优良,已成为采伐对象。数量极其有限,且多散生,如不及时保护和大力营造,将陷入濒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