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群先生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当时的华中高级艺术师范与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现
湖北美术学院),六十年代初入
广州美术学院研习。曾任职于《湖南曰报》社美术编辑。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书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省直机关书画协会顾问、九歌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个人履历
澍群,(1925—)湖南醴陵人。原姓贺,号异寰,字启宇。
自幼酷爱自然,酣于书画。经多年勤奋笔耕,以书、画、文章并长见誉于世。其所作花鸟画笔法讲究、水墨淋漓,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而造型生动、清新自然,饶有今人与个人意趣。作品流传于中、日、美、澳、英、德诸多学者斋室,为人所珍。书法主攻南帖、兼及北碑,雄健潇洒、自具面目,作品刊刻于《
屈原碑林》、《北大荒碑林》。
其艺术成就已被收入《
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
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
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世界美术家传》(香港美术出版社版);其艺术风采在《羊城晚报》,《三湘都市报》,《
南洋商报》(马来西亚),《中国美术》(台北),《湖南书画》、湖南卫视等曾有专题介绍。
主要参展
《庆祝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联合展》——1988悉尼
《中日百人书法作品展》——1992北京、东京
《中国画精品展》——1993北京国际艺苑
《海峡两岸名家邀请展》——1994台北中山纪念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展》——1999北京、香港、澳门
《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1999香港
主要著作
《齐白石研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绘画艺术浅识;齐白石与中国篆刻艺术;齐白石的书法艺术》——纪念齐白石诞生120周年大会文献
《书法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录入
美国马里兰大学/首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汉字书法教育与人体身心保健》——
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
《书法——生命的乐章》——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第六届汉字书法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
专题报道
八十有五的老画家澍群先生,见到我们这帮相熟的“小字辈”,总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给我们一句问候,一个笑脸。暖暖的冬阳下,在操场或者草坪,经常老小相聚,相谈甚欢,爽朗的笑声里,蕴含着的是老人内心世界里平和无拘的情怀。
这种情怀,深深地烙在他的花鸟画中,是毕生对大自然的发现与感触后,对人生的观照。在他看来,茫茫天宇,混沌世界,人何其渺小。人之所及,当对一树一草作一“世界”去理解,小燕子、小鸭子、小昆虫均是一“菩提”,是有灵性的生命。当他拿起画笔,便仿佛人在世外,却在大俗的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他的参悟,人之于自然,是“小我”与“大我”,有自然的完整与和谐,便有小我的自由与依赖。人当以持久与平和的感情、理念去理解,去探索对我们来说还远是未知的自然界,而不是以一时之利或者抽象的爱去把人之私滥施于自然。
他画鸭子,有时一二只,有时一大群,信手拈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笔情墨趣,跃然纸上。他画中的鸭子,画中不见水,却能感觉到杂丛芳草里满池碧水,而群鸭俨然在水中畅游。
他画燕子,寥寥数笔,生动别致。乔林嘉树,碧潭素濑中,有“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故事,是“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的意境,包含“泥融飞燕子”的情趣…… 而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的大场面,他处理得更是得心应手:群燕纷飞,姿态万千;翩翩燕舞,春夏欢歌。
他画藤子——葡萄、紫藤、凌霄……画上的感觉,藤子长到几丈,甚至十几丈,老去的藤条上,总蔓延着喜悦的心情;枝弯根曲里,生发的是苍劲精神。 花袭暗香,忆起的是梅边弄影的旧时岁月;葡萄熟了,歌颂的是生命应该感恩于大自然的灿烂。
在美术界,他画的燕子、鸭子、藤子、小虫子、小鸡子,早有盛名。人们戏称他为“五子登科”。
著名画家
邬邦生曾戏称他为“鸭司令”。广州美院的姜今教授来长沙,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直奔他家里要“鸭子”。
曾玉衡老先生曾看到他画的一幅燕子,立马吟诗一首,“羡尔双飞燕,相依影不离。迎风穿翠柳,掠水啄新泥。细细呢喃语,殷殷迢递归。乡情寻故里,怅与故人违。”在他的知交中,朋友们又给他戴上了“燕王”的帽子。
他最喜爱的事就是到大自然中,观察燕子、鸭子等小动物们,去与他们交“朋友”。他经常清晨就爬起床到户外,去享受燕飞雀趣的天趣,一连几小时不知疲倦。直到七八十岁,下乡走亲戚,还常常乐哈哈地在池塘边专注地看鸭子戏水,观小鸡嬉闹,望燕雀在天空中飞舞。
澍群的画,显现的心与自然交融的理,载着天人合一的道,花草虫鱼鸟兽在画中,他的情和理也在画里。经常参加笔会的湖南师大教授何泽翰见其所画小鸡说:“可以观仁。”澍群曾将所绘的《春雏图》寄赠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问题中心主任黄然伟教授,黄教授手书七绝一首附跋回赠云: “先生远惠所绘《春雏图》,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神态天真自然,笔酣墨饱,有齐翁笔意。”
澍群曾与
易图镜、
王憨山等9 个“臭味相投”的“哥们”,取屈原诗“九歌”之意,组成“九歌书画研究会”,是第一任会长,说起过去的那些事儿,澍群至今仍兴奋不已。他说,当时9个人“凑合”一处,就是抱着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趣,在大自然中寻觅,在绘画中表达。
他60多年浸淫于对
齐白石的研究中,齐白石的女儿曾把白石老人画虫草的秘诀原原本本告诉他。通过对白石老人画的研究借鉴,多有心得,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在对中国传统花鸟绘画的研究中,他也多有创新,比如古人形容笔力强劲的线条为“万岁枯藤”,而他在实践中有新的解读。他说,藤枯了,就没有生命力了,应该把枯字改为老字,老藤还生命力充沛,熬过寒冬,又是老树新枝,繁华似锦。因此他画的藤子,不干瘪枯萎,相反是老辣而富有生命力。
原载《湖南日报》2009年12月24日第16版“ 湘江.艺林”
代表作品
有人说:看澍群的画,心旷神怡;看澍群画画,令人精神抖擞;听澍群侃画,你会感到他悟到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自然哲理。
由于对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精华的感悟,澍群的内心世界是平和、自然,而又乐观进取的。在他看来,茫茫宇宙之中,人与自然界的一切,包括动物、植物,乃至山石土地,都是互为依存,互为生发的。都应当是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所以他很喜欢画花鸟,他的作品的主题,总是歌颂自然,歌颂生命。
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就以植物为例:一根藤子,长到几丈甚至几十丈长,都能从根到尖输送养料、水分营养整体,生生不息。而中国画用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最适合表现这种生命力的工具。一个画家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不断追求完美表达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本领。同时,也在这种追求中无形地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极其有益的影响,以至使自己的作品也能让观众受到这种感染和影响。
人物评价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中心主任黄然伟赠诗:
“群雏竞逐为寻芳,
蝌蚪青蛙声满塘;
借山馆主神乎技,
常见长沙艺苑廊。”
澍群先生之画,形象在乎“似与不似之间”,神态天真自然,笔酣墨宝,有齐翁笔意,白石老人尝有雏鸡争蚓,池塘蛙蚪诸图,皆极天籁,情趣直指人心,先生深研齐老篆刻、画艺,有专著问世,其艺受借山馆主影响,盖极自然。
2、北京大学教授、燕园书画研究会会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协副主席
李志敏赠诗:
“我爱百花此献身,
心如花发画入神;
醉看神州花益好,
爱花自能笔生春。”
3、联合国官员、世界银行顾问、马里兰大学教授、诗人、书法家卢滨峰先生赠诗:
“天涯翰墨结良缘,
春满美京降谪仙,
洋溢杯中情似酒,
纵横腕底笔如椽,
名扬国际钦风彩,
才出湖湘傲众贤,
天下大同新世纪,
喜从汉字著先鞭。”
4、资深报人张志浩先生赠词《满庭芳》:
挥翰临风,濡豪洒楮,飘然喜绽奇葩。梦燕移情,彩笔竟生花。
信有银钩铁画,婀娜甚,卓然成家。更难得,率真醇厚,妙笔走龙蛇。
集锦,八九幅,红梅芦鸭,雏燕飞鸦,尽满日珠玑,绚丽堪说夸。
老去藏身静室,书香郁,颐养年华,天行健,青春不老,翘首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