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连城是建在禁沟西沿用于通讯报警的古代军事设施。在古时,它与北边的
潼关故城、南边的
秦岭以及眼前的禁沟共同组成了一条“飞鸟不能逾”的坚固防线。十二连城始建于周至秦孝公九年,公元前353年连接为城。至唐宋时期加强修补,日趋完善。
十二连城南起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潼关古城约两公里处的石门关(今王家园附近),每三里打一土墩,共打土墩17个,俗称烟墩,又叫烽火台,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上置烟火,下设守兵,每三里为一城,每城设百人,设火器兴驽联络呼应,遇有变乱就焚烟举火以报警。
十二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禁沟也因十二连城而更加险要。有禁沟和十二连城的蝉联才使得
潼关古城固若金汤。《潼关卫志》载:“右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是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联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人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内,杜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说明
潼关、
禁沟、十二连城三者相互依存的唇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