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姜薯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特产
潮阳姜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潮阳姜薯表皮浅黄色至棕黄色,皮薄肉白,去皮后呈现乳白色;富含粘液质;口感爽脆、清甜顺滑。
产地环境
潮阳姜薯产自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潮阳区境属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形特征为“两山两江两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为大南山,属大南山系余脉,北为小北山,系普宁市境内铁山余脉。沿海是带状沙滩地,分布于海门、井都和田心等镇的沿岸,经过营造防护林,已成为固定或半固定沙土。
潮阳区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无霜期在360天以上,适宜种植姜薯。
历史渊源
清雍正年间《惠来县志》所记载的“为芋、为姜蓣、为苏木、为甜蓣、为葛蓣。”其中的“姜蓣”就是指姜薯,也就是说,姜薯是一种薯蓣科的植物。
生产情况
截至2015年底,潮阳姜薯种植面积达200多公顷,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泰国、新加坡、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其中2014年年产总量5000多吨、产值1840.9万元、利税973.8万元。
产品荣誉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潮阳姜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潮阳姜薯产地范围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河溪镇、棉北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种源
当地姜薯品种(Dioscorea alata L.)。
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赤红壤,质地为沙壤,有机质含量≥1.5%,土层厚度≥50厘米,土壤pH值4.5~6.0。不连作,或实行水旱轮作。
栽培技术
(一)选种及预处理
从前年高产的植株中选用薯形近似柱形的薯块留作种薯;晒种35天~50天;种植前将种薯切成重量10克~20克小块,每块1~3个芽眼。
(二)栽培管理
整地
冬前深翻土壤50厘米~60厘米。高畦栽培。
定植
栽培密度为每667 米≤3000株。3月下定植,穴深5厘米~6厘米,每穴种一块种薯,切口向侧面,种后覆土。
施肥
每667米施入有机肥≥1000 千克。
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每隔35天~40天培土一次,全期培土5次~6次。
(2)整枝、搭架
每穴留芽1个~3个。苗高15厘米~20厘米时搭架。
(3)灌水
立冬后停止浇水。
(四)收获
12月到翌年1月收获。
专用标志使用
潮阳姜薯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汕头市潮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潮阳姜薯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9 02:54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