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池又可称为岩池,是指一种在海岸地形较低陷而且充满岩石和
海水的地方。这些地方当涨潮时,海水会涌进其间,甚或淹没有潮水之下;退潮时,残留在岩石间的潮水形成一个又一个封闭的水池。
潮池是指潮道和
天然堤之间大部分一直保持在水下的浅凹区。一般来说,退潮后,海滩上会因为表面不平而形成大大小小积水的小池子,而这些小池子则被称为“潮池”。这些潮池深浅不一,而在越深的潮池里,生物就越丰富。退潮后的海岸是动物觅食的好地方。
潮池是在岩石岸上,后退的潮水经常会在岩石间留下的许多水池。当潮池发生在海岸上层地区时,这些潮池会被太阳晒得很热甚至干涸,但是位于中间潮位带以下的潮池则不会被太阳暴晒很长时间,所以能一直保持较凉的水温,这就为那些不能在高处生存而且干燥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的海洋生物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避难所,最大的潮池甚至可以容纳得下大型鱼类。
潮池中的
藻类有着枝条状的坚韧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与光合作用下,它们释放出供其他动物呼吸的氧气。贝类一般不会将自己埋在泥里,而是紧紧地附着在礁石上捕食猎物。此外,还有
海星、
海葵等等。
那些存在于潮池中的生物,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来忍受温差与
含氧量的极大变化。潮池中的环境变化非常大,时而十分干燥时而又变得非常潮湿,海水的温度也会时高时低,其中所含的盐量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潮池是潮泛期间灰泥的聚集地,受气候和潮汐规模的控制,潮池边缘可能间歇性地暴露和水淹。临近天然堤的区域,干燥失水作用可能形成藻叠层石、泥裂和
窗格孔。
①沙蠋粪化石保存在豫西荥巩煤田西部晚石炭世太原组(C3)上部泥晶灰岩中。化石完整、形态逼真、十分罕见。该灰岩动植物化石((竹蜓)、腕足类、有孔虫等碎片)丰富,推测其古环境可能是潮坪上低洼积水的潮池(与现代生活在潮坪环境中的沙蠋一致),因此地层中的沙蠋粪化石的出现,可作为鉴定潮坪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五灵山—蒲包山地区在
石炭纪时期,主要为潮坪—浅海泻湖沉积环境。依据岩石学、古生物学以及测井相综合分析,得出研究区主要发育有三种亚相,并可细分为七种微相,三种
亚相为潮上带、潮间—潮下带和泻湖相;而潮上带又可分为泥(膏)云坪和潮池二个微相,潮间—潮下带分为颗粒滩和滩间泻湖二种微相,
泻湖相又可分为泻湖浅滩和灰质泻湖两个微相。研究区随着海侵的继续,从蒸发潮坪到局限台地,再往开阔台地过渡。
沉积相的研究为进一步勘探与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