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抽纱
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
潮汕抽纱是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选料多为优质亚麻布、加纱布、法丝布、竹丝布、玻璃纱等。其针法复杂多变,主要有十字绣花、挖旁布、贴布、抽丝、万里斯及勾针通花等。其中尤以勾针通花最具特色。这是以一种特制钢勾针绕引白纱线或色线织出的花边。潮汕抽纱品种达千种以上,有台布、手帕、枕袋、被套、垫布通花制品等八大类。
产品介绍
潮汕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产品多次作为国礼品赠送外宾。1972年,周恩来总理把潮州抽纱精品玻璃纱台布作为国家礼品送给伊朗王后。1980年,在慕尼黑第32届国际手工业品博览会上,72×108寸高档玻璃纱绣花台布《双凤朝牡丹》被誉为“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最精尖产品”,并获金质奖章。该作品描绣上625只鸣、栖、舞、翔等姿态各异的凤凰,伴以276朵千姿百态的牡丹及大量葡萄和花草,呈现出凤凰迎春、百花争艳,一派春色盎然的艺术意境。
起源
潮汕抽纱源于历史悠久的潮州刺绣(简称潮绣),而潮绣与广州刺绣(简称广绣)又合称为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个叫纳胡德的女传教士,传教之余,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然后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绣出来的产品优雅精细,绚丽多姿,比之西方粗糙针法,实有天壤之别。纳胡德把这批中西结合的新产品带到国外销售,竟被争购一空。从此,纳胡德便在汕关招集一些妇女学习抽纱。其后又有一叫耶德大摩的传教士,在岩石传教时,他妻子见抽纱有利可图,便也在岩石传授这门工艺。
二度兴衰原因
由于潮绣的历史悠久,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西方人士的欢迎。因而洋人相继在汕头开办洋行,经营抽纱业。同时,一些留学英、美的潮汕教徒,归国之后。也集资做起抽纱生意。
抽纱自从在潮汕地区兴起之后,随着汕头半殖民地的畸型,潮汕抽纱得以迅速发展。潮州垫绣的独特艺术和新颖风格,受到喜爱新奇的西方人士的悉赏,因而外商、华资纷纷在汕头设置洋行及各种抽纱工厂,情况如雨后春笋。使潮汕抽纱在1912-1914年、1936-1941年出现二度兴旺局面。是时,“洋行”、“公司”在汕遍地林立,抽纱工人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但是,正当潮汕抽纱兴旺发展之际,先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西方经济受到破坏,销路日衰而停滞下来。第二次全盛时,在华资与洋行的竞争中,大鱼吃小鱼,不少华资公司因资金不足而受到洋行的控制,抽纱工人收入微薄,不足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不少人不愿再干这“手皮钱银”工作。最后由于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海运航线被阻,货件无从出运,潮汕抽纱濒于中断。这便是潮汕抽纱二度兴衰的原因。
工艺特点
潮汕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汕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以刺绣的垫凸和抽通为特点,又以多层镂通和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为特色,巧妙运用多种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8 22:27
目录
概述
产品介绍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