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鸟
潜鸟科潜鸟属动物
潜鸟是潜鸟目潜鸟科动物的统称。潜鸟属5种:黑喉潜鸟、普通潜鸟、太平洋潜鸟、红喉潜鸟、黄嘴潜鸟(或称白嘴潜鸟)。潜鸟身体呈圆筒形,两性相似;嘴强直而侧扁,先端较尖;鼻孔呈窄的裂缝状,其上有革质膜,潜水时能关闭,以防止水进入;头较圆,颈长而粗;翅尖而窄,初级飞羽11枚,其中第一枚初级飞羽退化;尾短而硬,几乎全为尾覆羽所掩盖,尾羽18-20枚;全身羽毛厚而密,且较短硬,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脚位于体后部,时较长,裸露无羽,前面被以网状鳞;脚具4趾,前面3趾间具全践,后趾短小,位置略较前3趾为高。
生活习性
潜鸟属于潜鸟科(Gaviidae),普通潜鸟属于伊默潜鸟属(Gavia immer); 北极潜鸟则属于黑喉潜鸟属(G. arctica); 红喉潜鸟是红喉潜鸟属(G. stellata)。
全世界共有5种潜鸟,中国有4种,潜鸟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海洋和河流,是中等或大型水禽,它们雌雄同色,腿部健壮,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又尖又长的嘴巴,很适合捕食小鱼虾,。平常浮游于水面,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遇到危险时,常常潜水而逃,或沉入水中仅头露于水面。
潜鸟几乎全为 水栖性,能在水下游很长距离,并能从水面下潜到60公尺(200呎)深处。一般独栖或成对生活,但有些种,尤其是黑喉潜鸟(G. arctica),则成群越冬或迁徙。潜鸟鸣声有特色,包括喉声和怪异的悲鸣声,因此在北美称为「笨鸟」。卵有斑点,呈橄榄褐色。双亲分担孵卵工作。雏鸟约在30天内孵出,其绒羽一乾即随双亲进入水中。虽然潜鸟善于飞行,但除体型小的红喉潜鸟外,都需有宽阔的水面才能起飞。因而除红喉潜鸟外,仅分布于大湖。北美最多的潜鸟是普通潜鸟(G. immer, 即北方大潜鸟);欧亚大陆的潜鸟是黄嘴潜鸟(G. adamsii)。红喉潜鸟和黑喉潜鸟实际上分布于极圈附近。黑喉潜鸟在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最多。
冬季来临之前,它们会迁徙到非洲南部和中美洲。黑喉潜鸟在北欧、亚洲和美国西部都较常见。这种潜鸟有黑色的喉部和浅灰色的长可达68厘米,它潜水的时间能在一分钟以上。
潜鸟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甚至也有乌贼。它的巢通常都建造在小岛上或者是芦苇丛中的一块平地上。黑喉潜鸟能够用各种材料筑巢。在它们的巢中,你可以找到植物的根、树枝或羽毛。
潜鸟有高亢的鸣声。它们的鸣声很像是陌生人的怪笑。潜鸟属于一种大型鸟类,体重大约9榜(4千克)。它们的脚在身体的后部使得其步履蹒跚。当潜鸟在行走的时候,看上去像是在用腹部贴着地面爬行,但是这种偏向后侧脚的结构是可以帮助潜鸟游泳和潜水的。潜鸟可以在水下游弋而且可以下潜到150多英尺(45米)以下的地方。
潜鸟用它们独特的又长又窄的喙来捉鱼。当然他们也可以用喙来自我保护。潜鸟属于可爱的“硬骨头”,就像狐狸或者幼熊一样,潜鸟有时会靠它们尖利的喙来袭击他们的敌人,有时,会直接下沉到水面以下来避免危险。
品种分类
黑喉潜鸟
这种潜鸟体型略大,体长72厘米,头浅灰色喉部和背部黑色,具金属光泽,前颈墨绿色,颈侧白色,具黑色纵纹。翅具白色斑点,墨绿色的头颈,以及带黑白花的背部,是它在水下与环境能有效,融合到一起。胸,腹部纯白色。
常单独或成对的活动于湖泊,河流和沿海海面,食性非常广泛,包括鱼类,甲壳虫,软体动物以及乌贼。繁殖期6~8个月,在海岸岛屿或河湖岸边芦苇丛中建巢。每窝可以产下1~3枚蛋,孵化期29~30天。
黑喉潜鸟在北欧,亚洲和美国西部都较常见。在国内为冬候鸟和旅鸟,分布北起乌苏里江向南至福建沿海。
红喉潜鸟
是体型最小的潜鸟,体长约60cm,头和颈侧灰色,前颈具一栗三角形块斑,后颈墨绿色,具金属光泽。羽缘灰褐色,上体其余部位黑褐色无白色斑。下体白色;冬季成鸟的颌,颈侧及脸白色,上体近黑而具白色斑点。头小,颈细,游水时嘴略上仰,相对于其体重,翅膀脚小。长约28cm,这使得它们起飞比较困难。需在水面上猛跑很长一段路,才能起飞,其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千米。
通常栖息于海滨及湖泊。主要以鱼类和水生无脊椎,脊椎动物为食。6~7月份在欧亚和北美洲的极北部地区繁殖,主要在淡水沼泽地筑巢。每窝产卵量2枚,冬季来到纬度较低的沿海和内陆湖泊水塘过冬。有时会成群活动
在中国,北戴河黑龙江旅顺。东部沿海和广东海南台北北部为冬候鸟和旅鸟
普通潜鸟
普通潜鸟,也叫北方大潜鸟,成年普通潜鸟的体长在61-100厘米,翼宽122-152厘米,只比白嘴潜鸟稍微小一点。体重为1.6-8千克,平均为4千克左右。是广泛分布在北美洲的一种潜鸟,被铸造在加拿大一元硬币上,以及20加元纸币的背面。普通潜鸟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鸟,也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州鸟。普通潜鸟是捕鱼的好手,可以潜到60米深的水中寻找食物。
白嘴潜鸟
体甚大(83厘米)而颈粗的潜鸟。繁殖羽:特征为嘴象牙白色,头黑,具白色颈环。非繁殖羽:与其他潜鸟区别在体型较大,嘴上扬,上颚中线浅色,头比上体色浅。两胁缺少白色块斑。特征为初级飞羽羽轴白色。
虹膜-红色;嘴-象牙色;脚-黑色。于海上无声,但在繁殖地发出假声尖叫。繁殖于北极区北部从摩尔曼斯克东至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冬季南迁至约北纬50°,偶尔更往南些。种群数量甚稀少。有记录迁徙时经过辽东半岛及福州。单独在淡水区繁殖,但越冬于沿海水域。
生长繁殖
黑喉潜鸟一窝可以产下一到三枚。经过潜鸟夫妇29天到30天的孵化,小潜鸟就破壳出世了。当黑喉潜鸟父母外出觅食时,是小潜鸟最危险的时刻。在浓密的水生植物庇护下,雏鸟总是安静的伏在巢里,等待着父母回来。黑喉潜鸟父母也不敢离巢太远,生怕它们的孩子会遇到可怕的天敌。经过黑喉潜鸟父母6周地精心喂养和照料,小潜鸟就可以自己吃食了。再过12周,小潜鸟就能够飞行了。 黑喉潜鸟是聪明的水下猎手。奇妙的体色帮助它能够轻易的靠近目标。黑颜色的头,以及带黑白花的部,使它在水下与环境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进入繁殖季节,它们腹部的羽毛才变成浅色。
普通潜鸟每次产1-3卵,雄鸟和雌鸟都参与孵化。繁殖期的普通潜鸟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北部、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在冰岛也有一小部分普通潜鸟。在冬季,普通潜鸟则南移到海岸线和大湖地区。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潜鸟目.鸟类网.2017-3-28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1 16:28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