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泳是指身体在水下,不做呼吸游进的泳姿。潜泳是在水压加大、长时间屏气和剧烈肌肉动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潜泳的姿势有很多,但大多只采用蛙式潜泳(业余常用)和蝶腿潜泳(职业常用)。
基本含义
一种实用的游泳,即身体在水下游进。潜泳有潜深和潜远、使用器材(氧气瓶、脚蹼等)和不使用器材的区别,这里讲的潜泳是不使用器材的潜泳。潜泳是在水压加大、长时间屏气和剧烈肌肉动作的条件下进行的。科学实验证明,水下每深10米会增加 1个
大气压,同时深吸气时屏气会增大肺的内压,阻碍肺的血液循环,因而回心血液减少。所以在没有供氧装备的条件下进行潜泳,不能在水下停留过久,否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和头晕现象,甚至会失去知觉,发生生命危险。
潜泳的姿势很多,但多采用蛙式潜泳。蛙式潜泳技术和水上蛙泳技术稍有不同。蛙式潜泳要求躯干和头的姿势始终保持水平,但两臂开始划水时要稍低头,以防止身体浮起。蛙式潜泳的划水动作,由两臂向前伸直分开,同时向侧下方划水,屈肘,向后加速划水至大腿时结束。向前移臂时,收手屈肘,掌心向上,使手掌与前臂沿躯干下方前移,经腹、胸、头部向前伸直。蛙式潜泳腿的动作比一般蛙泳的腿收得少,两腿分开也较小。腿和臂的配合是收腿和臂前伸动作几乎同时开始,蹬水和划水结束后身体成一直线向前滑行,然后作下一循环动作。潜泳时,身体应保持在水下一定的深度游进。在较混浊的水中潜泳时,特别要注意安全。潜泳在生产、军事以及救护溺者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姿势
综述
蛙式潜泳要求躯干和头始终保持水平,但是两臂开始划水时要稍低头,以防止身体上浮。
腿部
潜泳的腿部动作和蛙泳腿的动作只有很小的差别,即收腿时屈髋较小,腿向两侧分开的角度小。
臂部
1、划水动作:潜泳的划水动作和蝶泳划水相似,只是两手掌之间的距离稍大一点,并且手掌转动的方向没有多大的变化,几乎完全垂直与水面。
2、移臂动作:当划水结束并滑行一会儿之后,两手从大腿两侧外旋,沿腹部、胸部前伸,至头下时,手掌开始内旋,掌心转向下方,在头前方伸直,准备下一个划水动作。
臂腿配合
臂划水时和划水结束后,两腿自然伸直并拢,在水里做行动作。移臂时收腿,臂移至胸前向前伸的同时蹬腿,两臂伸直时蹬腿结束
奥运会
1900年奥运会增加了潜泳比赛。
1956年第16届奥运会起蝶泳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规则还允许蛙泳可以在水中潜游,由于在水下游进不受波浪阻力影响,水平姿式好,阻力小,速度比水面蛙泳快。于是在1956年第16届奥运会上,几乎所有蛙泳运动员都以长划臂的潜水蛙泳参加比赛。
第16届奥运会后,
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重新修改了蛙泳规则,取消潜水蛙泳,只允许在出发和转身后做一次长划水的潜泳动作,然后每个动作头部都要露出水面。
发展历程
起源
在古代,潜泳是一门很实用的个人技术,广泛应用于劳动生产和军事斗争。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设备支持,潜多深、游多远全凭憋在胸中的一口气,评判也简单,站在水边一目了然。当然,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不断加大,身体自然吃不消。《南汉书·后主记》记载,南汉后主
刘鋹“募兵能采珠者二千人,号媚川都。每以石缒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久之,珠充积内府。”这两千人都应是潜泳高手,征召入伍的唯一目的就是下海采珠。由于潜得太深,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少人因此溺水身亡。潜泳在军事作战方面也很有用处。至少在危急时刻,能够保证自己安全脱身。《
资治通鉴》记载有一胡姓将领在交战时乘坐的战船被烧,他披着沉重的铠甲,在水下潜行数十米,“乃得登岸”。这胡将军的经历和《
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克倒是十分相似,只不过是把石头换成了铠甲。
高手
潜泳高手首推江南百姓,他们依河傍湖而居,生产生活与水密切关联,“吴越之士,号为水仙”之语足以为证。据《列子·说符篇》记载,“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意思是把石子扔进水里,善于潜泳的吴人能给捞回来。这里的吴,大致是指江苏南部地区。没,即为潜泳。
古人习惯上把会潜泳的人称呼为“没者”或者“没人”。
苏轼在《日喻》里说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岁而能没矣。”此外,潜泳还有“打没头”的说法,清代
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记载说:“世有善泅者,往往能伏水底,谓之打没头。”
潜泳的主要功用是捞东西。在这方面较早组织大规模活动的,当数
秦始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巡游归来经过
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一声令下,上千人噼里啪啦地跳下河,潜入水中四处搜索,那场面可谓壮观。
生活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潜泳兼有劳作和娱乐的成分。
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上》记载,渔夫在春夏时节截流取鱼,再“入水捕鱼,口噉一,手捕其二”。本来可以用渔网等设备批量捕捞,省时又省力,可偏偏潜下水去摸,就是为了显摆个人能耐,图个好玩,找点乐子。想想看,鱼依水而生,在水下恣意窜行,且身上湿滑,潜泳者不拿任何器具,单凭一双手在水下捉鱼,还是一次三条:嘴里叼一条,手里抓两条,潜泳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如果说潜水捕鱼是个娱乐身心的活动,潜到更深的地方采挖珍珠则要危险得多,甚至有性命之虞。《南汉书·后主记》记载,南汉后主刘“募兵能采珠者两千人,号媚川都。每以石缒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久之,珠充积内府”。
战争
潜泳的主要作战用途当然不是逃生,而在于发动奇袭,类似蛙人或者两栖特战队,担负着水下侦察、偷袭和其他特殊作战任务。这些潜泳战士不仅具备高超的潜水技能,还要具备极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水下潜行偷偷逼近敌军,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而赢得胜利。五代末年,后周与南唐开战,有个
张永德将军命令善于潜泳者在夜色的掩护下潜游到敌方船下“縻以铁锁”,再率兵发动总攻。由于敌船被捆绑在一起,不能自由进退,激战中敌兵大部落水溺死。打了胜仗的张将军十分高兴,解下金带赏给这些蛙人英雄,以示表彰。
若是想增援友军,又不让敌军发觉自己的军事意图,潜泳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全唐文》里有相关记载,在一场援救被包围于城中的兄弟部队的战斗中,有弩手善游者五百人,夜里沿着河渠前进,靠近城池的时候,全体“没于水中”,潜进城里。包围在城外的敌人丝毫没有觉察,第二天依旧发动强攻,不想却中了埋伏,成了这五百个弩手的活靶子,死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