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雁湘
中山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人
潘雁湘(1880~1954年),女,又名“三家”,原籍顺德县大良镇。中山咀香园杏仁饼幼年丧父,家贫,随母在地主家为婢,后来学得一手制饼的好手艺。20年代初,前来石岐萧友柏家为佣。1918年萧的母亲生日,萧妻要潘制作点心以待亲友。潘氏用绿豆去壳、晒干炒香后,磨研成粉,并混以油糖,中心夹一片经蜜饯之肥猪肉,用饼印压制成饼,然后经焙、烘、焗等工序烤出饼食。由于此饼甘香浓郁,入口酥化,众人赞赏不已。
烤制糕饼
且说清朝末年,香山县城石岐兴宁里居住着清官后裔萧友柏。萧家是诗礼传家,其时因家财日渐枯竭,萧友柏为支撑门面及妻妾僮婢的生活,颇费踌躇。
一年,时值萧母生辰,大家却苦于没有礼品祝贺。这时,来自顺德大良的自梳女佣工潘雁湘,就选用绿豆磨成粉制饼,在饼中间夹一块薄薄的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香喷喷的绿豆饼。萧家上下及众亲友宾客品尝后,觉得此饼形似杏仁,且带有杏仁味,入口酥化,赞不绝口。
及后,萧友柏令潘雁湘及侍妾林大姑再做此饼赠送亲友,并把绿豆饼送给香山知县品尝,知县覃寿疤吃过饼后,回味无穷,当即题字“齿颊留香”。此后,萧友柏将此饼取名为“嘴香杏仁饼”。
1911年,正逢辛亥革命成功,石岐大庙下泰东戏院开业。为补家计,萧友柏借机命令全家上下烘制杏仁饼,并让婢女拿到戏院门前叫卖。因该饼风味独特,有顾客上前询问饼的来历,婢女不敢实情相告,只说是买回来卖的。
此后寻访购买者日多,有些华侨还要求多买些带到外埠。还有一些顾客竟等婢女卖完饼后,尾随其回家并推门而入要买饼。这时,萧友柏碍于面子,竟说本宅世代书香,非商贾之人,拒不承认该饼由萧家制成出售。
一次,有人趁萧家不备冲入庭院,及至前厅,见后座有作坊,还传出敲饼的木击声,且烘饼之香弥漫前厅,于是萧家制饼真相曝光。
萧家无奈,只好正式开门卖饼。
创制名牌
此后萧友柏筹集资金,雇请潘为师傅,在石岐兴宁里八号萧屋里开设工场,专制这种饼出售。因萧友柏又名萧咀,加上这饼有杏仁味,故名“咀香园”杏仁饼。此饼问世后成为人们的送礼佳品,深受欢迎,远销省、港、澳甚至美、加、东南亚等地。时隔百多年后,中山咀香园杏仁饼仍是久负盛名的中山特产之一。
参考资料
潘雁湘.中山市档案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5 16:26
目录
概述
烤制糕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