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村镇,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明光市,地处明光市北部,东隔淮河与江苏省
盱眙县相望,南与
女山湖镇、
古沛镇接壤,西与蚌埠市
五河县相连,北与
柳巷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明光城区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9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潘村镇户籍人口为70078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潘村镇境域分属吴国、楚国。
明代,属凤阳府泗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4县交界之地设立嘉山县,属嘉山县。
1994年,明光县改市,属明光市。
2007年5月,原紫阳乡、潘村镇、太平乡3个乡镇合并成立新的潘村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潘村镇辖潘村、柳塘、范庄、芦塘、蒋庄、紫阳、殷桥、曹塘、钱西、农庄、太平、张台、中淮1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潘村镇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潘村社区、潘村湖社区、范庄村、潘村、蔬菜村、柳塘村、芦塘村、中淮村、太平村、农庄村、张台村、紫阳村、钱西村、殷桥村、曹塘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潘村镇地处明光市北部,东隔淮河与江苏省
盱眙县相望,南与
女山湖镇、
古沛镇接壤,西与蚌埠市
五河县相连,北与
柳巷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明光城区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93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潘村镇有耕地面积7.56万亩,全部为水浇地。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潘村镇辖区总人口7.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4625人,占48.8%;女性36375人,占51.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2.7人。
截至2017年末,常住人口为61122人。
截至2019年末,潘村镇户籍人口为7007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潘村镇财政总收入5.8亿元,其中国税收入135.5万元,地税收入26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40元。
2019年,潘村镇有工业企业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7个。
农业
2011年,潘村镇农业以种植小麦、黄豆、玉米、水稻、花生为主,农业总产值9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5万吨,其中小麦3万吨,水稻1万吨,玉米1万吨。经济作物以花生、芝麻、山芋、豇、黄、绿豆等杂粮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羊饲养量1万只,年末存栏0.70万只;家禽饲养量20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
商贸
2011年末,潘村镇有商业网点270个,职工368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亿元;城乡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10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潘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60人;小学3所,在校生4200人,专任教师180人;完中1所,在校生1410人,专任教师117人;初中2所,在校生2300人,专任教师1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5%,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潘村镇影剧院1座,座位900个;文化活动站1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个,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文艺队、花灯队、篮球队、健身舞蹈队,其中潘村村丰收锣鼓和紫阳村双龙表演,多次参加滁州市和明光市花灯会演并获奖,学校体育场地6处,广场体育场2处。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潘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卫生院3所,村级卫生室13个。
社会保障
2011年,潘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5人,月人均2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00人,月人均150元;农村五保供养400人,月人均2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3.6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潘村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局1个,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业务开展正常。
2011年末,潘村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总投资300万元,日供水能力0.5万吨,饮用水输送已覆盖全镇。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8000米。
交通运输
2011年,潘村镇镇区距104国道25千米,距宁洛高速公路40千米,由明柳公路贯通相连。
历史文化
潘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潘村得名。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潘村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