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治,字华亭,广东番禺人,生于1882年。1900年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1903年毕业后派往英国留学。回国后在北洋军舰服役。1911年随“海圻”军舰远航欧美,任该舰煤饷大副、枪炮大副、协长。1917年7月随“海圻”舰南下护法。次年1月任“豫章”舰舰长。1922年8月任“楚豫”舰舰长。次年2月肇和”、“水丰”、“楚豫”三舰组成驻汕头临时舰队,反对沈鸿英、温树德的倒行逆施。3月12日被孙中山任命为“楚豫”舰舰长。后任“福安”运输舰舰长。1924年3月26日受孙委派负责整理“飞鹰”、“福安”、“舞凤”三舰事宜。5月3l任大本营海军练习舰队司令。12月17日任大本营咨议。后因病辞职。1926年4月14日任代理海军局长。1928年凋任广东虎门要塞司令。次年因饱经变乱,厌倦政治,削发为僧,在杭州灵峰寺隐居。1949年12月在广州病逝。
人物经历
潘文治(1882 1949),族名达易,字华庭。广东番禺朱紫乡珠村(今属广州天河区)人。清光绪八年三月二十五日(1882年5月12日)生。其父潘名江为清朝荣禄大夫武功将军(从一品)。光绪二十六年(1900),潘文治考入黄埔广东水师学堂驾驶科,毕业后任“海圻舰”大副。宣统二年(1910)被派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民国初在海军任职,拥护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参与护法运动。1917年7月起历任豫章、楚豫、福安等舰舰长。1923年10月28日,广东海军离开孙中山到汕头,潘文治率福安、永丰等4舰留在广州支持孙中山。11月8日,孙中山大元帅颁《给潘文治的指令》中.赞扬潘“志行纯洁.深资倚畀”。次年潘父去世,孙中山亲写“国器掌珠”致祭。1924年3月26日,孙中山命潘文治“整理海军飞鹰、福安、舞风三舰事宜”。5月31日,潘被任命为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海军少将。
1924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潘文治与共产党的关系较好。7月底.广州市郊第二区农民协会威立,选潘文治为委员长。12月,潘因病辞去舰队司令职,任大本营咨议。1925年5月11日,番禺县珠村农民协会成立,选潘文治兼任执行委员长。6月12日,潘文治参与率领农民自卫军进入广州,协助革命政府平定杨希闵、刘罐寰叛乱。次年4月潘兼任番禺县农民协会整理委员会常委。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时.珠村是学员训练基地,当时的政要常到珠村潘文治家,蒋介石夫妇也是常客。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潘仍敬重。1926年4月,为平息“中山舰事件”,蒋委任潘代理海军局局妊。1927年10月兼任虎门要塞司令,并升为海军中将。
1928年潘文治不满蒋介石反共之举,愤然解甲归田,次年到杭州灵峰寺(今灵隐寺)出家隐居,法号“曾觉”。
1936年,潘返珠村辣居简出,曾倡办东圃小学。1938年广州被日军侵占前夕,他举家避居香港。但仍以不同方式激励旧部与在海军任职的弟弟潘文谱、潘文绚奋勇抗日。抗战胜利前夕,他全家闻到珠村。潘在家乡居住期间,为乡亲办了不少好事。他曾多次阻止因水利纠纷而引起的宗族械斗。1943年,因杨桃围的归属问题,珠村潘、钟二姓各自组织人员和枪械,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恶战,潘文治挺身而出,极力制止,促使双方坐下来谈判解决,重归于好。1946年创办珠村小学。1949年5、6月间,多次掩护地下共产党员。9月,蒋介石离开大陆前,派人请潘文志到台湾,遭潘拒绝。潘于1949年11月24 日晨逝世,次日广州市军管会送了花圈及挽联,报纸上也刊登悼念文章。潘的故居保留至今。2001年1月,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为“潘文治将军故居”题匾,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闻”苍龙日暮犹行雨,寒梅“日肝更着花”。
人物故居
潘文治故居,位于天河区珠村东乔大街42号。故居于1912年动工。由于潘文治做官清廉,手头拮据,故修了10年,才于民国十一年(1922)落成。1997年潘文治子女收回此屋时,曾经做加固、补漏等小修小补。
该建筑是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坐南向北,青砖石脚,门口上方有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王光英书写的木匾“潘文治将军故居”。
该建筑呈“7”字形,二进半,宽约11米,深约18.4米。地下首进是大厅;左边是卧室,右边是楼梯;第二进中问是天井;天井有中西结合的灰雕风光画。左是洗衣房,右是卫兵房;后半进是厨房。二楼是木板楼,木地板上有2个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玻璃观察口。硬山顶。碌灰筒瓦,17架梁。
二楼大厅墙上正中有潘文治将军大幅照片,左边是潘文治卧室,黄埔军校时期,有时没船回长洲岛,蒋介石就在潘文治卧室过夜。卧室后面是茶水间,茶水间后面是天台,宋美龄曾经在天台上照过相。1924年,黄埔军校把珠村附近山头作为术科训练基地,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军政要人和苏联顾问鲍罗延常常来这里拜访潘文治。现在,二楼陈列着1923年11月8日孙中山明令赞扬潘文治“志行纯洁,深资倚畀”的条幅、《孙大元帅蒙难一周年纪念》和《孙中山南下护法》两张孙中山和各军政要人、爱将的合影,两张合照都有潘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