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怀素少年有志于学,20多岁即远渡重洋,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获得博士学位。民国10年(1921)6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郭沫若与成仿吾创办的“
创造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动
新文化运动。
回国后,任《晨报》记者,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安徽大学。从德国留学回国后,被蒋介石聘任为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1926年参加北伐。潘怀素是
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人之一,1930年和邓演达在上海组织成立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民国24年(1935)“一二九”运动期间,潘怀素是北京大学17位教授联名发起关于抗日救亡宣言人之一。1936年,潘怀素受救国会委派,赴西安游说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建国后,任国务院参审。酷爱音乐,在乐律方面有很深造诣。随后发现整理智化寺京音乐,使这一古乐化石重见天日。1953年,辞去政务,致力于乐律研究,成为我国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研究专家。1957年,翻译出版《敦煌琵琶谱我读研究》一书,为研究敦煌曲谱,提供宝贵资料。他带领学生到福建、广东、陕西等地采访民间音乐,并参考我国历代音乐文献和各国音乐著述,经过30多年努力,终于发掘和整理出中国式的纯正韵——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
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迫害,夫人被迫自杀,自己到处流浪,仍不忘乐律研究。1978年春,以84岁高龄从
温州去北京,因路途劳累,一病不起。在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刻,手里还紧攥着乐律资料和文稿。潘怀素为我国开创的律学研究新路,在1983年11月北京召开全国首届律学学术讨论会上,获得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