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村隶属于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地处
常袋镇最北,位于常袋北2公里处,东与城关镇田沟村相邻,西邻
小浪底镇南达宿村,北邻小浪底镇东达宿黑龙凹自然村。
概况
全村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5.6亩,耕地面积2387亩,村庄占地380亩,总户数354户,总人口1—464人。
潘庄村很早以前叫“盼驾庄”,有盼望圣驾到来之意,经多年沿革,成为当今的潘庄村。
潘庄村共有姓氏10个,其中姓刘的占15户,姓陈的6户,姓王的5户,贾姓4户,张姓4户,李姓2户,姓符姓赵的各一户。林、郭二姓在该村占大多数,郭姓户数为最多。据传说姓张的在此地安家最早,其次是林姓,后郭姓与其它姓相继而迁入。
潘庄村有南、北、西三道岭,北面的为北岭,村南的为“寺坡岭”后转音为沙坡岭,村西的为庙岭,在庙岭附近有宋朝党进之墓,据墓志铭记载,“筱梵里数千乡”墓志后由孟津县博物馆运走。
明朝中后期,林家坟有碑一座,碑是
万历十三年所立,当时立碑人“林风纲”是洛阳知府的一个教官。
经济产业
潘庄村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是主要农作物,建国前后粮食产量很低,亩产只有百十斤,三年二头旱,村民生活水平很低,常年以粗粮充饥,吃白馍的时间有限。
1982年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科学种田有了实践,加大了化肥的投入量,使小麦、玉米产量翻了几翻,由原来的百十斤增加到亩产六七百斤,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92年,潘庄村大力发展苹果树种植,全村总面积超过600亩,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投资力量的欠缺,到2007年,所剩不足100亩。
2002年以来,潘庄村在养殖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零星养殖发展到专业户大棚养殖,养百头以上猪的户有7户,养2000只以上鸡的大棚有8个,大大增加了经济收入。
社会事业
1942年,潘庄村建有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由原来
河南省教育厅秘书兼办公室主任“林则元”和原洛阳县银行董事长“郭仙芳”提议:在洛阳西北建两所学校,一所设在“水泉村”另一所设在潘庄村。当时郭风梧捐出自家的9亩地,供建校使用,全村干群齐心协力仅用了一年时间,建造一座二层高的“工字”大楼,院内并栽上了数百棵小柏树,织成了“双十字”型的绿色风景线,当时名扬方远百里之外。
学校建起后,招聘教师12名,郭华则任校长,在校学生发展到400~500人,北至黄河沿,南到洛阳边,方远几十里,都有人校学生。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成立了“公正”中学校名为“洛阳第二国民中心学校。
基层组织
民国时期,潘庄村为洛阳县翠峰乡潘庄村和南达宿村西的刘庄村为一个保,联保处设在大杨河阁上。
郭益祥为西保主任,郭绥丰、郭厚丰二兄弟为正副保长。
1948年洛阳解放后,潘庄村农会成立。
1952年后成立“东小梵乡”,潘庄村为海资区“东小梵乡”。1953年,潘庄村划为孟津县,1955年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初级社。1956年高级社成立。1957年又划为北马屯乡酒流凹管辖区。。1958年大炼钢铁,郭九全带队去搞钢铁,以组为单位成立了小食堂。同年郭永圈带队到陆浑去修水库,林永福接任支部书记,刘帅任村长。1962年常袋人民公社成立,潘庄划为常袋公社所管。1966年后半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永福被定为走资本主义当权派,挨批斗,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
人物
郭志发:原洛阳市劳动局局长。
郭九轩:1928年生,原南阳军分区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