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凡(1876—1945) 祖籍湖北
黄岗。青少年时期入教会学校读书8载。通晓英、法、德、俄等国文字及世界语。曾经人介绍赴北京充任
黎元洪大总统府
翻译官
潘小凡(1876—1945) 祖籍湖北黄岗。青少年时期入教会学校读书8载。通晓英、法、德、俄等国文字及世界语。曾经人介绍赴北京充任
黎元洪大总统府翻译官。供职数年,深感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厌倦仕途,辞职执教,并从事翻译。1933年,因故居毁于兵火,他只身来宣城。投奔叔祖潘三衙。其时,叔祖已病逝,遂栖居其族室,以种菜谋生。后经人介绍,于1935年春,赴宣北裘公渡设馆教学。他学识渊博,诲人不倦,教学成绩卓著,名声鹊起,争相延聘教学者甚众。
抗日战争爆发后,潘小凡避乱迁至东乡孙家埠镇,设馆于禹王宫,学生近30人,年龄大的20岁上下,小的12岁左右,分为高、低两个班级上课。高年级学习诗词古文、数学、世界语等。低年级课程则较浅。在教学方法上,除分班授课,强调自学,并侧重于读写,每日一篇作文,题目学生自拟,他及时认真批改:有圈点(标志好的句子和章节)、有眉批、有总评,善于启发学生。当时日军入侵,交通梗塞,购书困难,他在自己藏书中选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作为范文,由学生自行抄写。
潘小凡寓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于教课之中,他有意识的选讲《文天祥传》、《正气歌》等文章和文氏《过零丁洋》、《过滩河》、《过双忠祠》等诗篇,并教育学生以文天祥、史可法为榜样,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常大声告诫学生:“决不许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誓死不当亡国奴!”他为抵制日货,终年尽穿自织土布衣服。有人问:“先生太朴素了,是否经济困难?”他说:“目前市场日货多,倒不如穿土布心里安逸些”。当时,孙埠地区抗日动员会干事孙凡园(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孙宗溶),罗伯华(中共秘密党员),经常来学校看望他,并为其塾馆命名曰“立本学校”,教学生唱抗日歌曲,排演话剧,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潘则大力支持。塾中大同学雷经民、李春甫、江笃培等七八人均成为中共秘密党员,投入抗日战争洪流。
1939年宣北九连山之战,抗日将士牺牲惨重。1940年稻堆山之战,300多名抗日将士壮烈殉国,为此,宣城各界举行公祭。潘所撰祭文,情辞恳切,闻者凄感而流涕。如痛斥日本侵略军云:“狼烟尽炽,狐火霄明,残暴甚于虎狼,凶狠不殊枭獍”;褒扬阵亡将士云:“壮矣哉,人杰;伟矣哉,鬼雄!一寸丹心,撑持宇宙,三升碧血,洗涤乾坤……”。又以含蓄的语句指责国民党政府薄待阵亡将士及其家属云:“战骨已寒,那问春闺之梦;忠魂不寐,可怜冬夜之长,或乘赤豹而来,徘徊故垒……”,堪为笔到气吞,声泪俱下之句。他所教学生,多以优秀成绩为各中学录取。1945年春因病辞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