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舒,男,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类学
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文化人类学;医学人文与健康实践;上海城市社区重构与公共记忆;商业人类学应用研究。
学习工作经历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区域研究硕士学位;
2002年,美国
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于哈佛求学期间,曾师从亚瑟·克莱曼(Arthur Kleinman)、
沃森(
Watson)夫妇及赫兹菲尔德等当代人类学名家学习人类学,因而深受哈佛人类学的熏陶。其与同事一道,在推动复旦人类学朝向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复旦人类学形成自身的特色,专注于
医学人类学、
商业与技术人类学等研究方向。
2002-2005年,于美国
乔治敦大学和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任教。
研究项目
太湖流域滨湖湿地保护社会影响的量化因果机制探索,复旦-
世界自然基金会生态人类学合作项目(2015)
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研究型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效果分析(2014)
哈佛中国基金(China Fund),精神病污名化田野研究项目(2013)
哈佛医学院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质性研究部分)(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国崛起与应用人类学研究:美国经验的启示(2011)
Microsoft-Fudan Youth Culture Research Grant 微软-复旦青年文化研究(2009)
上海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科学文化观与中国社会多元化研究(2009)
Intel-Fudan Rural China ICT Research Grant,英特尔中国农村ICT田野研究 (2006)
浦江人才计划,商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2006)
Harvard College T. Thomas Hoopes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the Art of Teaching” (2002)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Award, SUNY-Albany (2001)
Harvard Graduate Society Dissertation Grant (2001)
Cora Du Bois Research Fellowship, Harvard University (2000)
Toyota Foundation Field Research Grant (1999)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Dissertation Research Award (1998-99)
Wenner-Gren Founda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Small Grant Award (1998)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Graduate Fellowship (1993-96)
中文作品
“男性偏见”与发展实践中的性别问题,《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vol. 31, no.6)(2009年11月)
“人类学视野中的流行病预防与集体生存意识—以海宁地区应对禽流感策略为例”,《
社会研究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李俊、郑卫东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论人类学
田野研究方法在发展实践中的价值与意义,《
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
卢汉龙、吴书松主编,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女性与发展研究的困境与前景”,《
女性与社会发展》(
张乐天等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流行病瘟疫与集体生存意识”,《社会》(vol.27,no.4,2007年)
“试论树立科学文化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复旦学报第十四辑》(增刊)(2007年)
“历史记忆—地方感与当代上海城市社区的重构过程”,《
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
吴缚龙等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美国‘
新时代运动’”, 《
宗教与美国社会》(
徐以骅主编,
时事出版社,2007年)
”中国式家教与文化资本“,《城市中国》(2007-09-15)
”孝之困境:话语与实践“,《城市中国》 (2007-06-15)
”社会资本、地方情结与移民城市的空间重构“,《城市中国》(2007-02-15)
”上海闹市区的空间重构“,《中国城市评论第3辑》 / China Urban Review(2006年)
翻译作品
理性的原则:学生眼中的大学 原作者:德里达,《
人文学与大学理念》,哈佛-燕京学社主编,凤凰传媒集团,2007年。
英文作品
Rethinking Shanghai Nostalgia: An Ethnographic Inquiry in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Historical Memory and Place-making Process in a Global Metropolis, 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umber 3, September 2009).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eople’s Commune (a book review of Farewell to Utopia, by Letian Zhang), 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umber 2, June 2009).
“Working Sisters:” the everyday lives of migrant women in China’s world factories, In Harvard Magazine (Volume 111, Number 3, January-February 2009).
Surviving the Crisis: Adaptive Wisdom, Coping Mechanisms, And Local Responses to Avian Influenza Threats in Haining, China, In Anthropology and Medicine (Volume 15, Number 1, April 2008)
Neighborhood Shanghai (ISBN 978-7-309-05729-4),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7).
Weathering the Storm: Local Responses to Avian Flu Threats In N. Zhejiang, China, In Fud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Vol.4, No. 4, 2007)
“Civilizing” Shanghai. In Chinese Citizenship, eds. Vanessa Fong and Rachel Murphy, Routledge (2006).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