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及甫(1012~1093年),字宪臣,北宋名贤,出生于北宋
仁宗年间,江苏
泰兴柴墟(今
高港区口岸街道)人,著有《文集》30卷。
潘及甫(1012~1093年),字宪臣,北宋名贤,出生于北宋
仁宗年间,江苏
泰兴柴墟(今
高港区口岸街道)人。青年时,师从北宋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瑗学习经学。胡见其文章非同凡响,甚为器重,即为他补了学职,此后开始步入仕途。潘氏一门40年间共有八人中进士科,被称为泰兴“开科第一”。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科,后历任怀仁(今山西怀仁县)县尉,筠州(今江西高安县)通判,分宁(今江西修水县)、霍丘(今安徽霍丘县)、寿春(今安徽寿县)知县,因有政声,改任维秘书丞、楚王宫大学教授。在职期间,潘及甫严格立学,以身示范,要求王室成员知礼奉法,因而深得宋神宗赞许,于是被提升为屯田员外郎、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通判,授左朝散郎。任内,兴修水利,分宁县因而改名“修水县”;积极为家乡做善事,滨江一带遭水淹后,上书朝延减税。历任后即告老还乡,继续传承胡瑗的教育思想,立学教人,在家乡创办潘家庄学塾。
潘及甫常以高尚志向激励自己,并渗透显露于文章、言行中。当时官员及后辈书生多奉其为楷模,乐与交往。对亲族之中贫、寡、孤、幼者,他都能以恩德待人,收容抚慰。晚年患上眼疾,不能阅读,便命子侄读给他听,而且潘及甫整日端坐静听,毫无倦容。谢世前一日,仍卧床听读《汉书》、《北周书》,并口授诗篇,分赠亲友而终。死后葬口岸伏龙桥。著有《文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