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潘(拼音:pān)是汉语常用字,意水出河道,淹过道路和田地,故潘指河水漫流无方向的状态,类似沼泽滩。
字源解说
潘是形声字,々为形,番为声。“潘”的本义是“淅米汁”即淘米水,古人认为淘米水可以用于洗沐。《札记·内则》:“面垢,焊潘清酿。”郑玄注:“潘,米澜也。”陆德明《释文》:“潘,淅米汁。”这句是说,父母脸上如有污垢,做儿女的要用温热的淘米水为他们洗干净。《左传·哀公十四年》:“陈氏方睦,使疾,而遗之潘沐,备酒肉焉。”杜预注:“潘,米汁可以沐头。”《新唐书·礼乐志十》还谈到授潘的具体仪式:“以盆盛潘及汁盘,升自西阶,授沐者,沐者执潘及盘人。”徐锴对“潘”的作用的说明,可以使读者对“潘”的本义“淘米水”留下更深更全面的印象。
“潘”最早见于金文大篆。金文的字形仅作番。篆文从水,表示与水相关;番声,表示声音。隶变作,楷定作潘。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释义
(释义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淅米汁也。一曰水名,在河南荥阳。从水番声。普官切。
康熙字典
《唐韵》普官切《集韵》《韵会》《正韵》铺官切,音拌。《说文》淅米汁也。《礼记·内则》面垢燂潘请靧。
又水名。《说文》在河南荥阳。
又古邑名。《礼记·檀弓》与县潘氏。
又泉名。《水经注》湿水,又东迳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
又《正韵》蒲官切,音盤。《列子·黄帝篇》鲵旋之潘为渊。
又《集韵》《韵会》孚袁切,音翻。米烂也。或作。
又《集韵》逋禾切,音波。潘旍,县名,在临淮。
又普半切,音判。县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说文解字注
(潘)淅米汁也。内则曰。其闲面垢。燂潘请靧。郑云。潘、米澜也。按澜者、灡之省。力旦反。从水。番声。暜官切。十四部。经典释文芳袁反。一曰潘水。在河南荧阳。荧各本作荥。误。今正。荧阳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府荥泽县西南。水经注济水篇云。晋书地道志。济自大伾入河。与河水鬬。南泆为荧泽。尚书荧波旣潴。孔安国曰。荧泽、波水。已成遏潴。阚駰曰。泽名也。故吕忱曰播水在荧阳。谓是水也。昔大禹遏其淫水。而於荧阳下引河东南以通淮泗。按所引吕忱语、谓字林也。字林多本说文。且说文、字林之例。手部播字不应旁及水名。然则字林正作潘字。水在荧阳、与说文合。马、郑、王尚书皆作荧播。谓卽荧泽。许、吕则潘别为一水。与荧为二。伪孔传释荧为泽名。波为水名。正同也。郑注周礼荧雒波溠为四。云波读为播。引禹贡荧播旣都。则注书一之、注周礼亦二之矣。伪孔本作波。依周礼改尚书也。许作潘、谓潘其正字、播其假借字也。今潘水未闻。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汉典.
.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8 14:31
目录
概述
字源解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