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江
福建省南部河流之一
漳江,原名云霄溪,是福建省南部主要独流入海河流之一。发源于福建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大峰山,自北向南流经平和县云霄县,在云霄县南部石矾塔入漳江湾入中国东海台湾海峡。主要支流有火田溪、安厚溪、车圩溪、南溪、山美溪。全长66.2公里,流域面积1038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漳江干流,俗称北溪,发源于平和县大峰山下国强乡东南部割厝,经项城入云霄县境,自北向南,经乌螺、车墩,在马铺镇进入峰头水库,库区接纳安厚溪,到峰头出库,至下河乡接纳车圩溪,至东车竹根潭接纳火田溪,至下楼接纳南溪,经县城城关至高塘分成南、北江,绕过佳洲岛至石仔关重新汇合,经船场、竹塔、浯田、湖丘至石矾塔入漳江湾入台湾海峡。干流全长66.2公里,云霄县境内58.2公里;流域面积1038平方公里,云霄县境内855.2平方公里。
下游分支岛屿佳洲岛,位于云霄县东厦镇境内漳江入海口,是漳江下游南北溪河流汇合处平原岛屿,也是福建最大的陆岛平原,岛上仅有两个陆路出口,分别为南江、北江堤坝。全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佳洲、洲渡2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居住人口2003户7811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河口漳江湾,在县境东部,从漳江南、北江汇合处的石仔关至石矾礁,入口处南北距离约700米,出口处东南距离约1100米,中部宽约3500米,总面积28495亩,出石矾礁与东山湾相连。
河道特征
漳江河流水系呈向心状,流域内以西山源为最高,海拔1117米,岩层主要为中生界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以低山丘陵为主,构成云霄县城境内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马蹄状地形。河道坡降4.2‰,天然落差817米。中上游河道较陡,平均坡降18‰,为山溪性河流。下游河谷宽阔,水流平缓,城关以下为感潮河段,河道宽80~220米,河口海岸一带,具有沙滩、台地、低丘等地貌类型。
水文特征
漳江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101122万立方米,包括客水15329万立方米。
漳江水系年均输沙量0.0404万吨/平方公里,含沙量0.36公斤/立方米,输沙率5.5175公升/秒,年流沙量最高值85.21万吨,最低值11.27万吨,多年平均41.94万吨。侵蚀模数为250~350吨/平方公里。
漳江入海口一般潮水位为2米以上,最大可达3米左右。
支流岛洲
汇入的主要支流有火田溪、安厚溪、车圩溪、南溪、山美溪。
火田溪,由发源于东北部的大帽山、笔架山、鸡笼尖山、盘陀岭、梁山诸水,经高地、后埔、火田、七里铺汇合而成,至东车竹根潭汇入漳江。主河道长24公里,流域面积179.6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8141亿立方米,坡降27‰,落差847米。其中高田支流长12.9公里,流域面积60.5平方公里,径流总量6111万立方米,坡降81.8‰。
安厚溪,发源于平和灵通山,经安厚由下城村入境,至双溪村注入漳江干流。全长29.3公里,境内7.2公里,流域面积158.9平方公里,境内14.1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6755万立方米,境内0.1426亿立方米,坡降7.1‰,落差49米。平和县安厚溪 属漳江上游水系,发源于灵通山东南向,横贯安厚乡,汇合竹根溪、美严溪、白石溪、东川溪4条支流。流经云霄县汇入漳江。河长17公里,集雨面积144.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安厚溪含沙量0.2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3.83万吨/年
南溪,发源于乌山山脉西的莆美镇西部,自西向东经和平乡甘树埔,至下河乡新陂村汇合发源于和平乡的埔顶支流,至火田镇下楼入漳江干流,主要河道长30公里,流域面积148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4950亿立方米,坡降30‰,落差136米。其中埔顶支流长23.8公里,流域面积71.5平方公里,径流总量7222万立方米,坡降38.6‰。
车圩溪,发源于高隐山,自西向东经金坑、车圩至车头村外注入漳江干流,长23.36公里,流域面积89.4平方公里,径流总量9031万立方米,坡降41.8‰,落差500米。
山美溪,发源尖峰山(又称翘担尖),自西南向东经杜塘水库,在大埔接纳碗窑水库来水,经益宝山、上坑、山美,在莆美镇入漳江下游分支南江。长16公里,流域面积106.3平方公里,径流总量8770万立方米,坡降38.7‰,落差164米。
流域概况
漳江干流北江源头所在地平和县国强乡,位于县中部地区,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麓东北面,是革命老区乡,也是“中央苏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革命烈士赵国强而得名。位于平和县中部地区,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麓东北面,是革命老区乡,也是“中央苏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革命烈士赵国强而得名。主要以种植蜜柚和香蕉为主。国强乡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现“五里三诸侯”,即元朝万户侯陈君用、清朝开国功臣“一等海澄公”黄梧和及总兵魏宗镇。国强乡民风淳朴,民心向善,文化底蕴深厚,侯卿宗祠、黄梧宗祠、碧岭宫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台交流的窗口。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里一年一度的侯卿庵走水尪民俗活动更具民俗特色,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据考证,该民俗活动与海峡东岸台湾有较深历史渊源,平常互有民间往来。
主要支流安厚溪发源地平和县安厚镇,位于平和县南部,东南与云霄县交界,西连大溪镇,北与国强乡相邻,方圆97.4平方公里。安厚原名“庵后”,因圩场设在文殊庵后面而得名。乡址设大安厚圩,海拔120米。现辖22个村委会,273个村民小组,12972户,54444人,是平和县较大的乡镇之一。境内有省办安厚农场。安厚属山区丘陵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为狮仔咀尖,海拔1174.7米;最低是三龙村,海拔81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3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主要的河流有大径至双马溪和白石溪,两溪至前洋汇合为三合溪直流云霄上河。安厚是漳州市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草席、斗笠等手工制品也是安厚著名的特产,有的远销海外,是农民主要的家庭副业之一。
漳江流域主要在云霄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地理坐标为117°7′~117°23′,北纬23°45′~24°14′之间。东南与东山县隔海相望,西与平和县接壤,南与诏安县交界,北与漳浦县毗邻,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特区之间,区位优势十分明显。324线国道贯穿全境,漳诏高速公路北连漳州港、厦门港,南通东山港、汕头港,在境内设有2个出口,农村水泥路建设基本完成,全县路网密集,交通十分便捷。云霄县三面环山,以丘陵地貌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梯降。境内以中生界火山岩和花岗岩所构成的低山、丘陵,屏障于边境,最高峰乌山西山源海拔1117m,中部漳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有冲积平原与台地,为主要农业区;海岸曲折,具有沙泥滩的回升侵蚀斗型低丘、台地岩岸;岛屿3个。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云霄县年平均风速2.1m/s;年平均降水量1856.0毫米,无霜期347.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5.2小时;年平均气温21.3度。全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河流为漳江。
云霄县地处福建沿海东南部,隶属漳州市,辖9个乡镇(场)和1 个工业开发区,有186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人口42万。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温泉之乡”、“ 开漳圣地”、“光电之都”,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和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生态县”、“福建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根据漳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2013 年云霄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6194 万元,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5878万元,增长57.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26782万元,增长60.5%;公共财政总收入58100万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2210万元,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5529万元,增长7.2%;外贸出口总值12979万美元,增长18.0%。
历史传说
云霄母亲河漳江,原名云霄溪,它发源于福建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大峰山。漳江河流水系呈向心状,流域内以西山源为最高,海拔1117米,岩层主要为中生界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以低山丘陵为主,构成云霄县城境内三面环山,向东南开口的马蹄状地形。
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诏命归德将军陈政进朝仪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是年,陈元光十三岁,领乡荐第一,旋即随父母戍闽。
此时,福建多为狂锋獠之地,百事待兴。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以众寡不敌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同时,奏请增兵,朝命以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五十八姓军校南下支援。
咸享元年(670年),陈政之二兄敏、敷奉诏领府兵五十八姓增援,沿大运河南下,经江浙入闽。母魏氏随同万里长征。其子敏、敷及孙元敞、元扬不幸相继病逝。赖魏玛继续提兵抵达闽南。援军一到,声威大振。经休整后,即循九龙山古道向南推进。府兵以镇抚兼施,终于次年突破薄葵关,越过盘陀岭。陈政即率军进驻绥安故县云霄营地。为抚慰南下将士怀乡之情,乃指营前大江,对将士们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于是改原绥安溪名为漳江。
水利建设
水闸引水
历史上,云霄漳江及其下游支流直泻入海,不能发挥灌溉和抗旱作用。1956年,县水利局在漳江下游支流山美溪建第一座拦咸蓄淡水闸,此后,陆续增建。至1996年,全县共建水闸20多座,主要有山美水闸、南江水闸、北江水闸、东方埭港排洪闸、竹塔西埭水闸、山前水闸。
南、北江水闸,合称漳江水闸,灌溉面积2.5万多亩,保证东方、东升、竹塔、西埭等埭田水源,并扩大可耕地5373亩,保护江海堤39.20公里和3000亩耕地免受潮灾。但因船闸只能通过12吨以下船只而影响航运,且闸内淤积,城关污水无法排出,使环境受到污染。
山美水闸,在漳江下游山美溪与漳江南江汇合处。1956年2月17日动工,5月1日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7孔,拦咸蓄淡,灌溉山美、白塔、埭洋、竹塔沿海水田3270亩,为云霄第一座水闸。该处原为渡口(称山美渡),建闸后渡废。1981年,乡村公路云列线从闸桥通过。
南江水闸,位于东厦埭洋村与佳洲岛新埭之间的漳江南江河道。1965年5月5日动工,6月23日大坝合拢,至1966年7月竣工。水闸全长103米,23孔,其中过船闸1孔净宽4米。余每孔净宽3.5米,闸底高程(黄海高程,下同)-1.38米;人行桥面板高程5米;闸墩长11米,宽1米,高6.18米;消力池长11.4米,深0.9米,坦水长13.6米。
北江水闸,位于东厦镇宣尾村附近的漳江北江河道。196511月1日动工,至1966年6月竣工,水闸全长210.9米,共34孔,其中过船闸2孔,船室宽11.2米,长35米(可通过12吨位船只,每次过船容量60吨/15艘),其余每孔净宽5米。闸底高程-0.5米,闸板顶高程2.7米,闸墩长19米,宽12米,高7米,消力池长19米,深1米。闸顶人行桥面净宽3.3米,高程7.1米。
东方埭港排洪闸,位于东厦镇东方埭,1966~1968年围垦东方埭时建。水电局林振枢、郑泳涛设计。水闸总宽度30.5米,7孔,每孔宽3.5米;闸底高程-1.5米,桥面高程5.5米,工作台顶高程9米;消力池深1米,长8米,内坦长5米,外坦长10米。启闭设备有15吨手推、电动两用启闭机7台,排水流量250立方米/秒。东方埭还有5座埭内排水闸,均单孔,孔宽1.2米。
南、北干渠,为漳江南、北江水闸配套工程,于1966年8月南、北江水闸相继建成后同时动工,同年10月竣工。1977年1月改建,于同年4月竣工。南干渠进水口在埭洋村外水闸上游右岸,设双孔进水闸1座,孔总宽2.8米,流量1立方米/秒,干渠总长8公里,有建筑物5座,灌溉面积6437亩。北干渠进水口在水闸上游左岸600米处,设进水闸1座,流量2.5立方米/秒,干渠总长10公里,灌溉面积1.27万亩。
蓄水工程
安厚溪流域水库
东川水库,库址在平和县安厚镇东川村,由龙溪地区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17.55平方公里,总库容160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59万立方米。1965年6月动工,1967年9月水库竣工。溢洪道宽20米,泻洪量每秒205立方米。涵洞长92米,直径1.3米(1978年建坝后电站时,改为钢板有压套管)。渠道总长53公里,其中支渠21公里,渡槽、隧洞等大小建筑物211个。坝后电站和库上电站装机3台,合计314千瓦。受益于该水库的安厚乡13个村,面积15600亩,使旱区变成米粮区。1975年开始综合经营,利用水库水面980亩养鱼,获得一定成效。1976年7月,水电部及中央新闻电影队曾拍摄该库建设成果的新闻纪录片。1978年3月,管理处主任赖良士出席全国水利管理先进代表会。
华美水库,库址在安厚镇华美村乌龙坑,由县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1.82平方公里,总库容19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7万立方米。1977年9月动工,由公社自己组织劳力,共投入47.3万工日,投资47.3万元。1981年5月建成均匀土质大坝,坝高32.7米,顶长122米,顶宽6米,填方14.3万立方米。溢洪道宽8米,泻流量每秒47.7立方米,涵洞长110米,高1.7米,宽0.8米。渠道总长9.7公里。由于资金不足,尚未配套。
山美溪流域水库
杜塘水库,属中型水库,在莆美镇境内,距县城10公里,因库区淹没杜塘村故名。1958年1月11日动工,至1959年5月建成蓄水。大坝长160米,顶宽4米,坝顶高程64米,最大坝高33米,拦截山美溪上游白银溪25平方公里地表径流,总库容1621万立方米,渠道总长67.55公里。建成后,与碗窑水库、山美水闸构成灌溉网络,有效灌溉面积47673亩(其中农地18191亩,可改为水田)。1976年,因水库防洪标准低,定为险库,限制蓄水量。1977年1月,拆除原溢洪道进口段高4.7米的滚水坝,改为每孔净跨5.8米的4孔平板滚轮钢板闸门。1982年,核定有效灌溉面积为1.92万亩,其中诏安县760亩。
碗窑水库,在莆美镇碗窑山,距县城15公里。1958年动工,次年6月竣工,水库拦截山美溪上游支流碗窑溪13.2平方公里地表径流,总库容988万立方米,渠道总长4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0817亩,保灌10140亩。建成后与中型杜塘水库、小(一)型峛屿大坑内水库配套,构成灌溉网络。1968年,放水管漏水,由省水电厅灌浆队打孔282孔,进行水泥灌浆处理。1978年元月搞保坝工程,溢洪道平流段由13米扩大为17米,陡坡段两侧墙加高0.4米,主副坝风浪墙加高0.4米,投入6.51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3.11万立方米,总投资3.78万元。
干流水库
峰头水库,属大型水库,漳州市管工程。在马铺乡境内,为福建省第二大水库,因水库大坝在峰头村故名。该库距县城13公里,与“向东”引水渠配套,送水东山县。1977年2月1日大坝动工,1986年3月16日封堵蓄水。水库拦截漳江干流上游流域面积333平方公里地表径流。大坝为细骨料混土砌石重力坝,由12个坝段及土石坝接头组成,全长356米,坝顶长311米,宽5米,最大坝高64.4米,高程77.6米,总库容1.77亿立方米。峰头水库与向东渠、杜塘水库、漳江水闸及东山县红旗水库组成漳江灌区,近期保灌面积23万亩,远期灌溉面积28万亩。并为两县提供饮用水,坝后建水力发电站。
火田溪流域水库
白花洋水库,在火田镇境内云霄、漳浦交界处的白花洋,因库区淹没白花洋村故名。1958年规划测量,经移民安置,于1964年10月动工。水电局吴金时、苏昌良设计,该水库属公社自办工程,开工后因经费困难两度停建,至1967年3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17.05万元(其中,国家拨补78.7万元,用于移民10万元),投工96.4万个工日(其中技工3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45.95万立方米,坝高29米,拦截火田溪上游支流,集雨面积4.1平方公里,总库容432万立方米,渠道总长26.4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964亩,保灌3700亩。白花洋村23户108人移民安置于云霄佳园、古楼和漳浦盘陀、大南坂。
堤防
下坂防洪堤,位于漳江下游左岸,与城关隔江相望,地势在漳江洪水位以下。民国时期,防洪堤高1.5~2米,顶宽1~1.5米不等,均为泥土结构,濒江种植棘竹护岸,一遇山洪暴发,潮水顶托,便崩堤淹没田舍。民国33年(1944年)农历八月初八日洪水决堤,淹没全村,水位高至门环。1960年6月9日,特大洪水,全村再次被淹没。1964年冬动工,至次年夏竣工,新堤总长2.5公里,高3~4米,顶宽4~6米,边坡1∶1,重点堤段用石砌,设石砌涵洞1处,瓦涵2处。堤面可通汽车,设1.5~2米闸门2处作为车辆通道,洪水来时放下闸板挡洪。内涝排水由石盘圳注入漳江。1966年,漳江南、北江水闸建成后,没有海潮顶托,从此未再发生崩堤事故。
山美防洪堤,位于山美溪下游山美村至前涂、竹仔前一带。山美溪下通漳江南江,逶迤弯曲称为“九十九弯”,有人形容说“坐了半天船,走不出山美村”。防洪堤总长6.3公里,原堤高1.3~1.5米,顶宽0.3~0.5米,内外边坡陡峭。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山洪一发或大潮一至,便崩塌泛滥成灾。1950年、1951年两次抢修,1952年夏秋又两次培修,计投入7997个工日,完成土方1.59万立方米,相当于旧堤的总工程量,并建丁坝2座、闸门1座。1956年建山美水闸,潮水不再进入,成为单纯的防洪堤。1959年,上游建杜塘水库、碗窑水库,洪水得到调节控制。1974年,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新挖河道长2公里,宽30米,深2.5米,使水流通畅,再无潮洪灾患。
水电站
坪水电站,分为4级,于1977~1980年相继建成。分布于常山农场的乌山坪水村至杜塘水库之间,由5条渠道、2个供水调节水库和4级水电站组成,为梯级式水电站,是全县电力骨干工程之一。总控制流域面积40.8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673万立方米,4级总利用水头613米,由10台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3250千瓦,年发电量1347万千瓦时,水尾流入杜塘水库,年均进库量1336万立方米,扩大了杜塘水库灌溉效益。
第一级电站,1980年11月建成,地区水电局设计院设计,位于白水磜山腰,渠道长6公里,水头200米,流量0.34立方米/秒,压力管长600米,2号机组2台,装机容量650千瓦,年发电量272万千瓦时。
第二级电站,1980年6月建成,地区水电局设计院设计,位于空壳山顶半部山坡,渠道长3.8公里,水头200米,流量0.55立方米/秒,压力管长525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320万千瓦时。
第三级电站,1977年12月建成,县水电局设计,位于内罗村北山坡,渠道长8.88公里,水头160米,流量1.05立方米/秒,压力管长483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1200千瓦,年发电量485万千瓦时。
第四级电站,1977年12月建成,县水电局设计。位于杜塘水库上游红溪坂,渠道长4.8公里,水头53米,压力管长128米,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600千瓦,年发电量270万千瓦时。
一、二级电站由常山华侨农场建成,归场管辖;三、四级电站由县兴建,归县管。2个供水调节水库,一为坪水水库,一为半坑水库(详见第二节水库)。
1977年12月县成立坪水电站,辖第三、四级水电站及半坑水库管理所,隶于县水电局。
白花洋电站,位于火田镇徐南坑至佳园村之间,归火田镇辖。电站分二、三、四级,于1978~1984年相继建成。利用白花洋水库放水和结合引水发电,总装机容量700千瓦,年发电量293.4万千瓦时。
第二级电站,在徐南坑,县水电局设计,1978年4月动工,1981年1月建成。总投资40万元(国家补助8万元,火田公社自筹32万元),完成土方1.77万立方米,石方0.79万立方米。水头166米,装机2台,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203.4万千瓦时。
第三级电站,在二级电站下游0.5公里处,利用二级电站尾水及上游流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径流引水发电。水电局设计,1983年建成。投资13.99万元(国家补助3万元,公社自筹10.99万元),完成土方0.67万立方米,石方0.11万立方米。水头32.64米,装机100千瓦,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
第四级电站,在佳园附近,1984年建成,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已报废)。
梁山二级电站,在东厦镇荷步村港溪上游。1978年元月县水电局郑泳涛、颜成根勘测设计,12月24日动工,1981年2月28日建成投产。总投资146.58万元(其中省水电厅拨补30万元),投工19.8万个工日(其中技工2.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13万立方米(其中石方2.2万立方米)。港溪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年可利用流量912.9万立方米,由陂仔内、内石空小(二)型水库年补充189.7万立方米,渠道长880米,水头229.4米,流量0.75立方米/秒,安装630千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1260千瓦,年发电量436万千瓦时,是全县第一个高压机组站。
石对坑电站,在和平农场石对坑水库副坝下溪角村河滩,利用水库放水灌溉发电。由和平农场组织施工,归农场管辖。1982年7月县水电局勘测设计,1983年8月28日动工,1984年8月建成。投资115万元,完成土石方2.71万立方米,套压力钢管隧洞269米,压力管总长450米,落差95米,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281.52万千瓦时。1985年4月3日并入县电网。
峰头水库坝左电站,在峰头水库左岸坝后,1993年秋动工,1994年1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5000千瓦,年发电量2158万千瓦时。
峰三电站,在菜埔村,属漳江水系梯级电站,股份制,由县政府办、农委、水电局、水电公司、菜埔村组成董事会。1993年秋,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勘测设计,利用菜埔村原有滚水坝(长132.5米,高2.8米,集雨面积479平方公里)和水轮泵渠道(长1.4公里),设计水头4.2米,流量20.4立方米/秒。1993年12月动工,1995年5月20日竣工投产,装机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276万千瓦时,工程总造价310万元。
梁山一级电站,在荷步梁山。1992年由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勘测设计。电站在海拔500米处建水库1座,称云梁水库(专供发电,无灌溉面积,未列入“水利”章),坝高32.7米,坝顶长134米,集雨面积7.94平方公里,引粗溪流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总库容2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5万立方米。隧洞长625米,直径1.9米,压力钢管长625米,直径60厘米,设计流量0.838立方米/秒,设计水头246米,总装机容量1600千瓦,年发电量498万千瓦时,工程于1993年2月动工。1994年10月15日竣工投产。
峰头水库坝右电站,在峰头水库右岸坝后,1995年秋动工,1996年2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1250+1×4000千瓦,年发电量820万千瓦时。
峰二电站,在下河村外,距离城关11.5公里,属峰头水库坝后电站第二梯级电站,1993年12月由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完成勘测设计,1994年6月15日动工,建电站蓄水库1座,库容404万立方米,设计水头13.28米,装机2台,总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1004万千瓦时,预算总投资2570万元,1996年在建。
甘竹水电站,在和平农场甘埔作业区甘树埔村塔仔溪左岸,距县城10公里,1994年经省政府外经委批准由台湾商人陈德旺独资建设经营,工程由漳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共同勘测设计,是年冬动工,建塔仔溪拦河坝1座,高42.7米,左侧上游隧洞长1800米,设计水头102.63米,装机2台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826.7千瓦时,计划投资2111.4万元,预计1997年底投产。
航道
境内四周环山,溪涧汇入漳江,形成以城关为枢纽的内河航道网络。北溯上游干、支流通东北至西部大部分地区;南顺下游及支流通东部大部分地区和南部部分地区。1957年,对上游进行炸礁和整治峰头濑,下游从东坑至打石孔进行耙沙清理航道10公里,炸孤石28立方米。1965年8月,拨款1.7万元,再次整治峰头濑,清除隐患。70年代后,上游支流多处建水利灌溉设施,航道大部分阻塞。
前北溪航道,自城关至高田22公里,至古楼25公里,至内仓15公里。沿途经郭浦、居人山、西林、菜埔、东车、七里铺、小水、火田、竹树潭、真珠坂、后埔、顶江、高地、佳园等地,通航载重1吨的木船(俗称内山船)。因修水利建闸坝,1989年仅通至菜埔6公里。
后北溪航道,自城关至下河港口14公里,通航载重1.5吨的西林船;港口至车墩17公里,通航载重1吨的内山船。沿途经郭浦、居人山、西林、菜埔、溪口、瑞堂、下河、上河、峰头、新林等地。1989年仅通至下河水口10公里。
南溪航道,自城关至西安10公里,至吉坂23公里。沿途经郭浦、下楼、上窖、新陂、瓷窑、西安、河塘、河溪、莆顶、径仔等地,通航载重1吨的内山船。1989年仅通至下楼3公里。
山美溪航道,自城关至大埔16公里,至下云20公里。沿途经高塘、山美、上坑、益宝山、溪墘、大埔、三脚寮、下云等地,通航1.5吨西林船。1956年建山美水闸后,只通山美至大埔,70年代后废。
南江航道,漳江下游至佳洲岛分成南、北江,流至石仔关再次汇合(石仔关以外属沿海航道)。南江航道自城关至长垅20公里,沿途经高塘、佳洲、上路头、白塔、中埭、南洋、竹塔、楼下、外东坑、崎尾、湖丘等地,通航百吨木帆船。1966年建南江水闸后,高塘至闸内6公里通航20吨以下船舶,闸外至石仔关2.5公里通航20吨船舶,乘潮通航率50%。
北江航道,自城关至石蛇尾20公里,沿途经高塘、下美、沙湾尾、东坑、下料、船场、高溪、荷步、浯田等地,通航百吨木帆船。1966年建北江水闸后,城关至闸内6公里通航20吨以下船舶,闸外至漳浦下寨14公里航道淤塞,仅通5吨以下木帆船。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15:48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