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漫瀚调最早产生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和道光时期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格尔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的汉民不仅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蒙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准格尔旗的漫瀚调就是蒙汉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产生的。早期的漫瀚调多数是在蒙古族民歌曲调中直接填入汉、蒙两种歌词而形成的。后来,逐渐产生了新的漫瀚调,已不再是单一填词,而是巧妙的融合了蒙古族民歌与陕西、山西地区民歌的特色,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质的漫瀚调歌曲。
基本特征
歌唱题材
传统的漫瀚调唱词主要反映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活与爱情。漫瀚调音乐的旋律多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同时也吸收了爬山调和山西、陕西地区民歌的一些特点;唱词以汉语为主,同时也吸收了蒙语词汇,混合使用两个民族的语言来表现歌唱内容是漫瀚调的主要特征之一。漫瀚调歌词题材广泛,采用叙事、扦情两种方式,既有时政内容,又有生活的反映漫瀚调曲调优美,韵味独特,唱腔洒脱奔放,旋律朴实舒展,是蒙汉民族音乐文化高度融合的结晶。漫瀚调曲目繁多,已收集整理出90支,按原调词意大体可分为思苦、歌颂、情爱、渴盼、哀怨、离愁、新声7种类型。
演唱形式
漫瀚调的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从演唱的人数来看,又可以分为独唱和对唱。从表演的地方来看,还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
在婚丧节庆筵席表演漫瀚调是最为常见的。在这样的表演场合,漫瀚调的表演形式较为固定,都是在乐队或者录音的伴奏下进行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歌手大多为一男一女,双方通过对唱的形式彼此呼应。除此以外,在演唱中还会出现歌手与观众通过歌声互动,并将观众邀请上台共同演唱的情况。
艺术特征
1、演唱的程式性。漫瀚调的演唱既遵循着严格的程式性(一句比兴、一句抒情),又在唱词、旋律等方面充分展示着即兴性的特点。
2、唱词的即兴性。漫瀚调主要的演唱形式是对歌,歌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并能即兴编词、填曲演唱。对歌的过程既是显示歌手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两位歌者智慧幽默与应变能力的较量。
3、唱词的结构。漫瀚调唱词基本是由两句构成,部分歌曲可以划分为4个乐句。上句喻景、下句抒情的结构安排占据了漫瀚调歌曲的主流。
4、在歌词方面,漫瀚调除使用汉语歌词外,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方式,即蒙汉语混合间插使用构成的“风搅雪”,形成诙谐幽默、饶有风趣而又不失婉转的特点。
5、漫瀚调可一曲多调,也可一调多曲,以即兴编词对歌的形式演唱,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妙趣横生。多采用比兴的修辞格式,以平时朴素的语言歌唱崇高的情感。
代表作品
漫瀚调的代表作品有《牵魂线》《西山活要命》《美好家园人情厚》《想亲亲想的好心慌》《双山梁》《白大路》《巨河滩》《昭君坟》《栽柳树》。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漫瀚调是蒙汉民族在长期的同生共荣中,两种文明碰撞与交融的产物,是蒙汉两族共同享有的艺术形式,也是蒙汉人民在音乐与文学领域智慧的结晶。
漫瀚调是以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母曲、揉入晋陕民歌音乐元素的一种独特民歌歌种,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宝贵的艺术价值,有着鲜明的地区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功能,是鄂尔多斯地区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
传承状况
漫瀚调艺人先后去世,一些漫瀚调歌曲失传,漫瀚调传承面临危机,亟待保护。
传承人物
奇附林,男,漫瀚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4-1532,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保护措施
2018年8月,漫瀚调艺人们通过漫瀚调直播,将自己拿手的漫瀚调曲目,通过互联网传播了出去。漫瀚调通过互联网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2019年11月1日,由准格尔旗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准旗漫瀚调艺术研究所协办的2019年漫瀚调声乐器乐培训班举行结业仪式; 同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研究所获得漫瀚调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漫瀚调”项目保护单位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研究所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演出
2019年11月,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在泉州大剧院上演,并作为中国优秀剧目参加“一带一路”艺术周展演。
荣誉表彰
2019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入围作品名单,准格尔旗文化馆表演的漫瀚调情景表演唱《美好家园人情厚》成功晋级全国决赛,成为音乐类21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围的音乐作品。
参考资料
漫瀚调传承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